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1 道试题
1 . 下图漫画发表于1995年,漫画中,德国总理科尔执掌船舵,站在科尔身后的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他俩共同驾驶着一艘挂有欧盟盟旗的帆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帆船上写有“单一货币”(SINGLECURRENCY)的字样。该漫画意在表明
A.法德两国从对抗转为合作B.欧元诞生冲击了美元霸权地位
C.欧盟内部的离心力量增强D.欧洲货币一体化充满艰难险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摘编自《江泽民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001115日)》

材料二   在反全球化的旗帜下,汇集了不同政见的团体,常常能看到游行行列中象征劳工权利的红旗、环境保护主义者的绿旗、无政府主义者的黑旗交相辉映。一般而言,右翼反全球化主义者认为,全球化是对国家经济和国家认同的威胁,是针对西方文化或白人的世界性的精英政治阴谋的结果,建议用民族主义和排他主义解决问题。相比于右翼,左翼反全球化人士在活跃分子数量和公众关注方面都显得远更重要。他们通过抗议活动引起公众注意,认为全球化背后的资本主义逻辑在国内和世界范围都导致了不对称的权力关系,以及对生活方方面面一包括健康、教育和文化一的商品化处理。

——摘编自钱婧《反全球化运动背后的另——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2021-11-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92年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会议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文件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一做法
A.维护了各国的均衡发展态势B.重视全球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协调
C.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治理体系D.促成国家间的经济资源优势互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早在中世纪已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不断发挥它的影响力。13世纪的威尼斯就曾依托于兴旺的国际贸易和对君主的信贷,而获得当时世界上最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殊荣。到了17世纪,凭借荷兰经济力量的支持,又拥有整个欧洲商业和信息交换中心的优势,阿姆斯特丹后来居上,跃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后,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同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伦敦也成为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并且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持续至今。

从金融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往往是不同国家经济兴衰的过程,从13世纪的威尼斯,到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到19世纪的伦敦,到20世纪的纽约,这些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都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并且.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金融中心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金融中心的功能、内部结构、形成条件等都发生了变化,21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显然不同于13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虽然国际金融中心漂移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这些偶然性之中蕴涵着某种必然。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的原因。
2021-11-03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各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护照、统一的货币,体验到了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得益于处成立了(     
A.欧洲共同体B.七十七国集团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英国金融”发展到“美国金融”的最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美国控制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大为增强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和发展导致国际贸易内容、形式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未能适应全球价值链的发展需求,多边贸易投资规则和政策更新迟滞。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面临新的挑战B.国际治理体系弊端丛生
C.各国的依存程度趋向加深D.多边贸易规则遭到破坏
2021-10-29更新 | 29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大卫·德布莱认为:“国际化就像造一双适合各类人群的圆头鞋。它不会像量身定做的鞋那样舒适合脚,但能让更多人有鞋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际化可以解决贫困问题B.世界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
C.国际化会抹杀各民族个性D.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技术通过扩散对霸权的兴衰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荷兰、英国,还是美国,技术扩散都在其崛起阶段提供了主要的推动力,并为之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霸权兴衰更迭的不同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175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时代,更是建立在众多他国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的先进技术大量涌进英国,并被整合与补充,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在权鼎盛阶段往往会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如英国),这种政策有助于推动霸权国商品、资本等的自由流动,支撑霸权国家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导致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扩散,导致潜在的党争对手从技术扩救中获利。而在霸权的维系与衰落阶段,则往往会采取较严格的管控政策。

——据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等整理

材料二 民族国家的出现,技术扩散逐步受到国家的主导。英国造船业的兴起,是从模仿荷兰的先进造船技术开始的。特别是在1688年荷兰总督威廉就任英国国王后,大力鼓励荷兰熟练工人去英国工作,进一步加速了造船技术向英国的扩散。1790年,英国的“叛国者”——塞尔斯莱特将英国新式纺纱机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与相关知识熟记于心后移民到美国,并在美国成功仿制出新式纺纱机,成为美国近代棉纺工业的先驱。

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中间品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无论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工业化国家对不发达国家,技术通过进口对进口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较大的正效应。

——摘编自赵朝龙《近代霸权兴衰与护持的技术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在霸权兴衰更迭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现代不同时期国际技术扩散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欧盟支持叙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尊严和民主的斗争。叙利亚政府对平民的武力镇压只能加深武装冲突的升级。”该声明反映了
A.欧盟致力推动中东和平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强权政治加剧地区动荡D.一体化提升欧洲地位
2021-10-27更新 | 250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