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蛖(bàng)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挠(qā0)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苦,令民知所辟就。

——《淮南子·修务训》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班固《白虎通义·号》


上面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 . 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史记·河渠书》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17世纪英国殖民活动大事记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法案》,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领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
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接受《航海法案》
1660年英国颁布《航海法案(列举条令)》,规定驾驶运往英国货物货船的船长和至少四分之三的船员必须是英国人;殖民地人民的所有必需品都只能从英国或爱尔兰进口
1663年英国颁布《航海法案(鼓励贸易法)》,规定所有运往英国殖民地的欧洲货物,必须首先由英国船只经由英国运输;所有货物都必须在英国接受检查和征收税款
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占有荷兰在北美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新约克镇(今纽约)
1674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得到荷兰部分殖民地,补偿荷兰20万英镑

(2)依据上表归纳17世纪英国殖民扩张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对英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同时,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围绕“开放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19-12-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9年高三春季会考历史试题
3 . 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曾、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史记•河渠书》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17世纪英国殖民活动大事记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法案》,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领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
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接受《航海法案》
1660年英国颁布《航海法案(列举条令)》,规定驾驶运往英国货物货船的船长和至少四分之三的船员必须是英国人;殖民地人民的所有必需品都只能从英国或爱尔兰进口
1663年英国颁布《航海法案(鼓励贸易法)》,规定所有运往英国殖民地的欧洲货物,必须首先由英国船只经由英国运输;所有货物都必须在英国接受检查和征收税款
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占有荷兰在北美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新约克镇(今纽约)
1674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得到荷兰部分殖民地,补偿荷兰20万英镑

(2)依据上表归纳17世纪英国殖民扩张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对英国的影响。
(3)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围绕“开放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19-04-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北京市2019年普通高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域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促使儒、佛、道的融合,将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

—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戊戌维新之以前,中西文化结接于“中体西用”这一命题之中,戊戌维新以后,“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折衷、融合的意识。自此以后,新与旧、中与西能否调和,成为新旧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和主要形态。究其实质而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思想界的“中国文化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正是这种论争的极端形式。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对发展中国文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7年,中国GDP约12万亿美元,欧元区19国GDP总和仅比中国多出约5千亿美元;2018年中国GDP将超过欧元区的总和。西方经济学家感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使“全球经济重返历史大部分时间持续的状态,过去150年西方经济超过东方的局面只是特例”。
材料一   罗马与秦汉帝国,都将广大地区组织于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中。但是罗马各地物产的交流,还是在地方性的市场圈内解决;而汉代中国,通过一个道路系统紧密联系为互相依存的整体。中国经济体系一旦编织成形,可以扩展,却难以裂解。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时经济的重新整合,常早于政权的统一。罗马则不然,地区之间无须依赖一个固定的交通网和固定的资源供求。因此,罗马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便没有再求重整的需要。中国的大帝国、文化圈与经济网络,彼此叠合,互相加强,遂有强固的凝聚力。罗马帝国秩序的稳定性不如中国,罗马帝国之后,欧洲、中东、北非裂解为多文化、多族群的列国体制。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⑴依据材料,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经济体系的差异,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注:“宗主国”指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占领并统治殖民地的西方殖民国家。例如,印度独立以前是英国殖民地,这一时期,英国就是印度的宗主国。
⑵近代西方经济超越东方有多方面的原因,上图呈现了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结合上图和所学对此方面的原因进行说明。
材料三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建立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经过“一五”计划,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改革开放最初20年,发展最快的是轻工业,纺织、食品等部门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加快增长。进入21世纪,消费结构升级,汽车、住房等需求旺盛,拉动产业结构再次出现重工业化的趋势。中共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以信息化进行传统工业改造,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新路径。
当今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商品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并成为约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床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发电设备产量占60%以上。这些产能不是落后产能,而是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能。中国的优质产能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全球。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的工业化及其世界地位为视角,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18-05-0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是大家庭制度,这个大家庭源于农业社会。定居,种田,那人愈多愈好,人多好做事。所以就鼓励多子多孙,多少代都不分家。这是中国的长处,中国社会的优点,自古以来就过社会团体生活,团体生活要照顾别人,因此中国人心量也就大。

大家庭好处在哪里?教育,父母不用操心,那是整个家族的事情。养老不用操心,老了怎么办?落叶归根,是回家养老,享天伦之乐。

你在外面做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庭支持你,家庭是最可靠的支持者。你在外面所赚的,都贡献给家庭,让家庭这个力量愈来愈大,你在外面办事愈来愈好。

——摘编自《古代中国的大家庭制度》

材料二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人们的工作不再局限于以家庭为本位,而是转变为在不同的工业、商业机构之中。因此,年轻人大多离家工作,甚至离开自己生长的农村,到城市、工厂寻找工作机会。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父母子女、夫妇之间的工作随着职业、地点而不同,毋须透过大家庭带来生产力,因此小家庭模式逐渐衍生。

另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随着彼此生活环境不同而较易变得淡薄,导致夫妇的关系较难长久地发展,离婚个案增多,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亦变得较为疏离,兄弟姊妹的争吵亦趋于频繁。在这情况下,中国传统以家庭为本的观念渐为个人为本的观念所取代,人们更重视个人的发展与地位,倾向于将个人置于家庭之上,冲击传统家庭文化所建立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事规范。

——据李永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庭文化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大家庭制度形成的社会根源和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家庭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谈谈你对家庭建设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