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     
A.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B.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
C.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D.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
2022-10-26更新 | 133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等6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岁可省江、淮漕(粮)百余万(石)”。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必要性B.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C.元朝重视发展北方的农业D.明朝的赋税仰仗南北漕运
2022-05-15更新 | 29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水利工程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农学著作
隋唐筒车、曲辕犁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一家一户D.自给自足
4 . 汉朝建立后,一方面继承秦代官府的公田,一方面通过罚没商人田产、开垦荒地、占有无主土地等方式大量扩充国有土地,并设置专门机构对公田进行管理。这些做法
A.加速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B.有利于保障朝廷的粮食安全
C.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D.有利于强化基层社会的管理
2022-03-24更新 | 64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巩固检测历史试题(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自春秋以来,孝的“善事父母”之义逐渐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
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
2021-10-22更新 | 407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届高三10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
A.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
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耕织图就是有关“耕”与“织”的图像资料。从宋至清,我国至少问世了数十套系统化的耕织图像。往往以皇帝或中央政令的形式而被提倡、刊刻与推广。下图为清康熙《圣祖耕织图诗》中的部分图片。



依据图文信息,围绕“耕织图”自拟一个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6-02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金陵中学、海安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最后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为不同史籍对秦汉代儿童生活状态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秦汉史实是(     )
史实出处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史记》
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汉书》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后汉书》
(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 (十月)农事毕,命成童入大学,如正月焉。.《四民月令》

A.儿童教育受到社会广泛重视B.儿重参与生产活动较为普遍
C.农牧业发展不平衡较为突出D.技术进步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2021-06-01更新 | 483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金陵中学、海安中学三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最后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腾县(2)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