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8 道试题
1 . 从陕西李家村的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等遗址的发掘资料来看,当时先民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其种类有垦荒翻地用的石斧、石铲以及砍伐器等,有收割庄稼用的石刀、石镰,还有脱壳、去糠、磨粉用的粮食加工工具臼以及石磨盘和磨棒等。这些发现反映了(     
A.生产工具的发展滞后B.采猎文明的辉煌成就
C.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D.手工行业的精细分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朝许浑《汉水伤稼》诗云:“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厥空。”白居易《杜陵叟》诗云:“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这两首唐诗反映了(     
A.农民对良好年景倍加期盼B.农业经济抗灾能力的欠缺
C.封建政府对农民赈济缺失D.水利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
3 . 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插、镬、铲、犁等;收割农具主要是镰刀、斧、锛等;手工工具与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关系,如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D.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按照秦朝制度,地方官吏不得将一家农户的两个男子同时征发戍边,不准农业劳动者在春耕大忙季节离开农业生产岗位,及“居赀赎债”的“罪人”在播种和管理禾苗的季节也准许他们回家二十天进行耕作等。这些做法旨在(     
A.缓解国家面临的财政困难B.纠正秦国经济法规的弊端
C.确保农耕经济的稳定发展D.加快农业管理的革新步伐
5 .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2022-11-21更新 | 275次组卷 | 4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有专门保护牛耕的法律条文。每年都会评比耕牛,并进行考核,最后根据成绩进行奖罚;对于耕田的牛,如果发现牛变瘦了,还会对使用者进行惩罚。据此可知,当时秦国(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B.振兴经济以富国强兵
C.鼓励进行土地开垦D.精耕细作的农业发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今南京、绍兴等地的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不少铁农具;在江西、湖南也相继出土了东汉铁农具,有锄、铲、锈、斧等。湖南出土的东汉铁农具有锄、锈、斧等;三国时期桂阳都的耒阳县(今湖南)“出铁石”,设“铁官”。这反映了东汉至三国时期(     
A.江南精耕细作农业的确立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C.南方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D.江南铁犁牛耕方式的成熟
8 . 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耱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如表所示为关于古代中国的部分考古成就。这可以用来说明(     
1广东英德市牛栏洞等遗址中发现了距今12000年到1000年的稻作遗存
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等许多考古发现表明,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在7000年到6000年前已普遍种植水稻,江苏草鞋山遗址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稻田遗址
3商代水稻在黄河南北均有种植,郑州白家庄遗址、安阳股墟中都有水稻遗存发现
A.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格局B.早期农业灌溉技术的辉煌成就
C.中国早期水稻种植的扩展趋势D.中国的稻谷培植技术领先世界
10 .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     
A.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B.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
C.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D.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
2022-10-26更新 | 1330次组卷 | 1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