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画像砖是历史研究的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图示为汉代画像砖拓片,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佐证了
A.“铁犁牛耕”的出现时间B.古代传统农业的基本耕作方式
C.“个体农户”的富足生活D.曲辕犁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2021-07-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学界普遍认为玉米传入中国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但成书于1492年前的中医著作《滇南本草》中却出现了关于“玉米须”可入药的记载,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也对“玉米须”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滇南本草》没有任何史料价值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历史记载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西汉画像砖拓片,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佐证了
A.“铁犁牛耕”的出现时间B.“个体农户”的富足生活
C.“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封建庄园”的劳作状态
4 . 下图是西周康侯斧及铭文拓片,“康侯”指周武王的弟弟姬封。该实物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周(     

①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②宗法制、分封制的推行③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④早期文字的产生与成熟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如图为江苏邳县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被《中国农业考古图录》所收录。画面上有两名渔夫,六只鱼鹰,前面一人肩扛鱼叉,手臂上有一只鱼鹰,而其中一只鱼鹰正从嘴里吐出一条鱼。该画像石(     
A.是研究汉代农业的一手史料B.体现了江南农业生产的落后
C.反映了田庄渔业的发展状况D.说明汉代民众生活异常艰辛
6 . 某同学在收集整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史料笔记时制作了下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谚语解读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土地所有权变动开始合法化
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深其耕而熟覆(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理念
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A.AB.BC.CD.D
7 .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代,粮食亩产二石(石为古代计量单位)已有一定的普遍性,比西周亩产一石或一石多增长60%-100%.关于这一时期推动粮食增长的因素,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耕细作农业形成B.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C.封建土地私有确立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2021-10-30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青铜牛尊(1923年山西省浑源县李塔村出土)

材料二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三   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

——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分析“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
2021-07-0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宫·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并简析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
10 . 经济活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农民成群结队报名入社

手工业者积极报名入社

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中期的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