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朝后期,一些大城市城外的定期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有的集市长期开设,有商人定居置店,日久升格为县。据此可知
A.商业发展影响行政区划设置B.民间集市“草市”开始出现
C.商人定居置店推动会馆设立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2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03-26更新 | 2112次组卷 | 8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一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B.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C.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D.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
2021-03-12更新 | 746次组卷 | 1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与印度和近东的接触》中叙述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和军队开辟丝路,“不但给中国增加了‘东土耳其斯坦’的地方,并且还使中国在商业和文化上,与印度、波斯互相接触。远东从此不再和其余的世界完全隔绝了”。这里强调的是
A.文明互鉴的持久性B.丝绸之路的开创性
C.商贸往来的频繁性D.交往范围的广泛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时期曾经因为交子无法兑换引发诉讼,后来政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革伪造之弊”。这表明
A.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交子作为辅币,与铜钱并行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纸币产生D.政府部分介入有助金融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初年,四川所用铜钱体重值小、流通不便,商人便发行纸币称“交子”,代咎铜钱流通;元朝时,纸币作为主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这种现象
A.抑制了铸铜业的发展B.标志了中国古代金融的产生
C.推动了宋元商业的发展D.反映出活字印刷业迅速发展
9 . 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A.田庄B.草市C.纸币D.会馆
2021-01-16更新 | 1416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已经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B.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界限
C.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监管
2021-01-13更新 | 1030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