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海外贸易的拓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经济结构的变化D.消费市场的扩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国的长江大河,也大都由西向东流入大海,南北的交通,从来没有很好地整顿过。隋王朝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必须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沟通南北的运河大工程,就是在这种新的客观形势下进行的。这条运河通运以后,把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使南北物产的交流有了通畅的渠道,沿运河的干线上,兴起了许多商业城市;使继隋而兴的唐、宋王朝,由于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密切而愈趋稳固,从而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摘编自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把英国到上海的航线从14000英里缩短为11000英里。当年,从中国运往英国去的货物便有14%是通过苏伊士运河输送的,这个比例,到1873年上升为70%,再到1880年,更上升为90%.红海是无风地带,帆船进入红海必须靠人力牵拉航行,因此,苏伊士运河只是一条通行轮船的水道,并未缩短帆船的航线。这就更加促进了轮船取代帆船的过程。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更激化了西方各国在中欧航线上的竞争。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后,老的航运公司也大力更新自己的设备,增强竞争力量。

——摘编自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运河开凿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开通产生的影响。
2021-05-0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由于社会动乱导致了北方人口的南迁,使长江中游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北部的南阳荆襄地区,聚落形态向以坞壁城堡为代表的集居聚落演化。部分地区原有的南方土著居民也在此影响下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集居村落。而大部分土著居优保持散居山野的状态。唐中后期以迄宋代,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相对稳定的发展,特别是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原有的集居村落规模不断扩大,其突出表现就是市镇的形成、普遍及其规模不断扩大。

——摘编自鲁西奇《散村与集村: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材料二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城市先是商人聚集在交通要道和教堂城堡周围,吸引消费者,形成集市:随后,一些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立起来,形成一个经济功能很强的“工商业中心”;然后再购买一张承认“自治”的“特许状”,这样城市就建立起来了。有些城市主要是通过封建主的法权力量“人为”建立起来的,即是城市先是人为地“设定”一个城市身份,再吸引工商业者和移民到来,成为城市核心。即先有城市之“名”,然后才有城市之“实”。

——摘编自谢丰斋(1214世纪英国小城镇兴起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至宋代长江中游地区乡村聚落形态的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特点与影响。
2021-11-0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十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有许多种复杂的类型。置是设置,新政区的设置常在新开辟的领土上或在原有版图内的空白地区。分即分置,有许多新政区是从原有政区中分置或析置而来,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由一个政区分成两个或若干个新政区,另一种是由若干政区各划出一部分地域,组成一个新政区。废就是撤销已有的政区,也称罢或省,撤销政区有时是领土的放弃,有时是将该政区的领域划入其他政区。合,指政区的合并,在大多数情况下,撤销政区的同时意味着并入其他政区,所以并省(或省并)两字常常连用。并入其他政区的情况就称为合。两千年间,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过程是不断发生的,不但无年不有,几至无月不有。不过同时设置许多政区的现象不多,而一次并省大量政区的情况却是常有之事。

在南北不同的地域中,政区幅员的减小速率是不一样的,南方政区幅员的减小速度要快得多,与之相应,南方的政区分布也就越来越密。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南方政区分布越来越密的原因。
2021-12-1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锄草),果隋(注:隋可能指蓏,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嬴(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zǐ yǔ,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今陕西户县北)、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四《沈昙庆传》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指出《史记》和《宋书》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描述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所述经济状况出现的原因。
2021-11-03更新 | 28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9+N联盟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隋唐、明代)宰相籍贯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宰相籍贯分布信息,并分析其原因。
2021-06-0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部分)

时期隋唐宋辽金元清(19世纪初)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6.427.210.710.5
粮食总产量(亿市斤)889.821749.452385.882340.97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6961113.61718.52456
全国人口(万人)9000120002000030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988.71457.871192.94780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提取粮食供求关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司马迁将汉版图划分为四个大区,大区之下又划分若干小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当时十三州的制度已经确定、颁行,这是基于政治考虑,司马迁依据经济、地形因素划分,识见非凡。山西区划中,关中与巴蜀沃野千里,都具有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两区凭借栈道,互通有无。山西、山东指的是肴山之东西。肴山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和灵宝市之间。以肴山为分界,当时有名的函谷关就在肴山之上。函谷关自战国就是秦国与六国的分界处,当属于政治区划范畴。司马迁以此为分界是继承传统,并非原创。但是山西、山东又有差异,山西多竹木之器,山东多鱼盐之利。江南则以江淮为限。淮河、长江是非常明显的地理要素。龙门碣石北则多马、牛、羊、旗、裘、筋,是以畜牧为主或半农半牧方式的区域。

——池维兵《司马迁经济地理区划思想初探—<史记货殖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划分经济区的依据和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哪些经济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03-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代战争分布表(按明代行政区域划分)

序号省名战争总数各历史时期战争次数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
1京师712897311622860146
2南直841506534314998136
3山东43714167103851823
4山西47895351091313375
5河南8202031382711504315
6陕西12814620143236515879
7四川381638821075296
8湖广4062934148796353
9江西1261837141551
10浙江20814203521127
11福建107043131176
12广东95025101761
13广西123020132880
14云南130011831278
15贵州470001145
合计6192661682167714116201141

注:京师:指北直隶,以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南直:即南直隶,以今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一带。

——据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战争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与前代相比,明代中后期的战争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旉(公元1076--1156年),南宋农学家。他长期在真州(今江苏仪征)隐居务农,于1149年写成《农书》,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陈旉借用当时的谚语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进而提出:“农之治田,不在连阡跨陌之多,唯其财力相称,则丰穰可期也审矣。”他指出耕稼是“盗天地之时利”,从事农业生产就是要遵循节气变化的规律,对高田、下地、坡陵之处及深水蔽泽等地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不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未有能得者”。他在“粪田之宜篇”中说,尽管土壤种类不一,肥力高低,但都可改良,主张“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他在书中把当时南方的稻田分为早稻田、晚稻田、山区冷水田和平原稻田4种类型,分别阐述了整地和耕作的要领,讲解了稻作中耘田和晒田的技术要求,强调水稻培育壮秧的重要性。

——摘编自袁名泽《〈陈旉农书)之农史地位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旉的主要农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旉取得农学成就的原因。
2021-01-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