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时令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精耕细作D.重视历法指导
2019-04-03更新 | 6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生铁淋口技术制作农具,但只应用于制作少量锄、锹等小农具;《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抄自王祯的《农书》,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在生产中比较罕见。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
B.高产农作物引进影响了农具革新
C.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
D.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降低
3 . 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挖掘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
B.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
C.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82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期周练历史(二)试卷
5 .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②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④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部分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018-07-07更新 | 311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下列属于汉代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井渠
D.郑国渠
2018-05-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代后期,江东地区的劳动人民发明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短曲辕犁的出现
A.标志牛耕技术普及
B.加速江南经济开发
C.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标志经济重心南移
10 .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关中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观察下图,郑国渠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