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材料二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概况》


材料三 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朝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如斯。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2)据材料二,分析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
2018-05-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高碑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宋书·周朗传》对江南社会风气的概括,“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以上现象对南朝经济的影响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
B.精耕细作的深化
C.租佃制迅速推广
D.商品经济的发展
3 . 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 (  )
  凡粪田若撒枯浇泽(指给稻田施肥),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指肥分)释化也。

图6 《天工开物》节选
①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②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③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
2018-04-03更新 | 177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的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犁壁的发明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农业
A.自给自足的特征
B.精耕细作的特征
C.脆弱性的特征
D.男耕女织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家庭结构
C.家庭规模小制约生产发展D.大土地所有制开始逐步形成
9 .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2018-03-18更新 | 367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
B.家长制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