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观察下图,对图中演变过程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方式的演进
B.曲辕犁的出现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
C.《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这一演变过程
D.一牛挽犁的方式推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C.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017-11-29更新 | 792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高碑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诗经记载“千耦其耘”,《吕氏春秋》也记载了“(季冬之月)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这主要表明先秦时期
A.农业生产已经出现耦犁B.耒耜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C.农业生产追求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时已出现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歌确立;汉初年的《淮南子》一书首次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
A.重视技术的革新
B.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6 . 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汉《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古代农业生产方法较合理有效B.古人据节气探求最佳耕作时机
C.古代历法与水利事业关系密切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18年是中国传统的狗年。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与传统生肖文化形成相关的是
A.西方海洋文明的影响
B.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
C.古代文学艺术的推动
D.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
10 . 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