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宫·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并简析造成明清粮食产量状况的原因。
2 .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农耕经济仍然有重大发展。农业产量有很大提高。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冶铁技术和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推广
C.都江堰芍陂等水利工程的兴建D.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使用
2020-11-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传统农业方面,中国的个体家庭经营、精耕细作的农业,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前苏联学者波梁斯基在《外国经济史(封建主义进代)》一书中折算中国主要时代第一劳动力产出粮食如下(与英国比)

11—13世纪英国239斤100%
公元前5—3世纪中国战国397斤166%
公元前2—世纪—1世纪中国西汉585斤245%
11世纪北宋具体数字不详约500%

——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靠纺织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


请回答:
(1)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离不开一些生产要素,如耕地、农具等。以“中国战国”时代为例,分析当时实行的土地制度和使用的农具的主要情况?
(2)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基本经济形态是什么?这种经济形态有何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020-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经济发展程度与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与否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经济曾长期领先世界,造就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但是中国近代经济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在生产工具和土地制度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革?这一时期形成的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有何特点?

(2)北宋时期,“市”的发展有何新特点?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相对于古代中国手工业,这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何新特征?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纵观中国自古代到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你有何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
②专制主义制度的确立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7-05-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