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38日,在约翰逊总统的批准下,美国海军陆战队两个营在南越的岘港登陆,标志着美国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南越的开端。随后的196547日,约翰逊总统在霍普金斯大学发表了关于越南问题的演讲,解释了美国介入越南的原因。约翰逊提出了三个理由:首先,美国要恪守对南越的承诺,指出自1954年以来,每一位美国总统都向南越人民提供了支持,帮助其建设和保卫自己。不履行这一承诺将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其次,为了巩固世界秩序,约翰逊强调全球人民相信在受到攻击时可以依靠美国。放弃越南将动摇各国对美国承诺和言辞重要性的信心。最后,为了避免力量对比的变化,约翰逊警告称在越南的撤退不会结束冲突,而是导致战斗在其他国家重新爆发。他强调侵略者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从一个战场上的撤退只是为了为下一个战场做准备,必须坚持防止力量越过一定界限的原则。

——《世界领导地位的荣耀和负担:信誉焦虑与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军事干预》

材料二   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对泰国的条约义务;但是,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自己承担起解决的责任。

——尼克松在关岛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5年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关岛讲话的背景。
(3)概述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措施及其实质。
2024-05-3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中学、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叶种植在印度的萌芽源于英国博物学对海外经济作物的移植热潮。阿萨姆土生茶树的发现成为了英国摆脱对华茶依赖的关键点。阿萨姆茶叶试验种植与生产获得成功后很快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带动了印度北部地区以及南部地区的茶业发展。英属印度茶业采用了英国殖民统治背景下资本主义工资制结合半奴隶制种植园的生产和组织形式,大量引进外来劳工成为廉价的非自由劳动力,压低生产成本;加之以英国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机械技术,实现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的科学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印茶获取了在国际茶叶贸易上的成本比较优势,但大规模的茶业移民劳工给英属印度的近代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交织使其成为了阿萨姆民族分裂问题的重要源头和发展阶段。

——摘自宫珏《英属印度茶业的发展及影响研究(1830-1945)》

(1)根据材料,概括印度茶业种植业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印度茶业种植业的影响。
2024-05-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朝廷在成都设茶场司,在熙河设买马司,分别管理买卖川蜀茶叶、交易番区马匹事宜。……川陕甘一带人口稠密、村镇密布,有大道,有捷径,道路呈网状分布。官府在四川至熙河道路的沿途“添置递铺,十五里辄立一铺”,或差发厢兵,或招募苦力,充当脚夫运输茶叶。同时官府以盐引之法鼓励川商参与茶运。通过茶马贸易昔日以军政用途为主的唐蕃古道蜕变为商贸繁荣的茶马古道。

——摘编自张洁《茶马古道线路兴替:基于官办茶马贸易的考查》

材料二   明初,政府在“以茶驭番”方针指导下,从茶叶的产销到马匹的交易管理都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管理体制。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官营体制内难以克服的弊端,茶马贸易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于是弘治三年,明廷出台“召商中茶”政策,“令陕西巡抚布政使司出榜招商中,给引赴巡茶御史处挂号,于产茶地方收买茶斤,运赴原定茶马司,以十分之率,六分听其货卖,四分验收入官。”允许商人参与茶马贸易活动。

——摘编自王晓燕《官营茶马贸易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发展茶马贸易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采取这些措施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与宋代相比,明代茶马贸易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中国的茶马贸易。
2024-01-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确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与封建统治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魏徵在三省制运行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确立于唐。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门阀士族垄断了清要仕途,九品中正制成为门阀士族维护其政治特权的工具。南北朝时,庶族地主勃兴,门阀士族在各种打击下日趋衰落。隋朝建立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地主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庶族地主的势力更为加强。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为了维护和扩大其经济利益,迫切需要废除九品中正制,打破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代之以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以便通过较为公平的竞争,进入仕途,跻身统治者的行列。

——摘编自张希清《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

材料二   中国古代社会在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国家官吏的尝试之后,发现仍不能很好地解决围绕官本位争夺权力这一政治中轴展开的各种政治和社会冲突。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比世袭制更进一步,但会加剧地方士族势力的膨胀,加上其他政治和社会原因,最终引发了汉末三国鼎立的百年大乱和魏晋南北朝的大乱。但自隋唐之后,中国人把科举考试推上解决政治和社会冲突的舞台后,使得围绕官本位展开的政治和社会冲突走向了有序、规范并可以调控的道路。此后,中国约1300年的政治冲突转变为一种在公正、公开、公平旗帜下展开的考试竞争冲突。

——摘编自张宝昆《科举制与社会稳定的政治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科举制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2023-11-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物,齐之以孔,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别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亚非拉独立运动”

——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8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2)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并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开展的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帆船贸易”的背景。根据材料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大帆船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023-07-28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1221日,英国照会美国,表示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不应该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但由于英国国内经济困难,321日之后,英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具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19473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这就是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材料二   1969725日,尼克松在关岛谈到了美国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政策。他说:“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是着重强调下列两点的时候了: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后来这一政策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并简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原因。
2023-06-27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