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谈一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2 .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埃及文明之所以颇为稳固且延续很长时间,主要得益于其地理环境。尼罗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流域地区,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宝贵的手段进行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

——(美)斯达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材料三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_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_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_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总结埃及文明保持长期延续和稳定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谈一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列举任一希腊文化名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盐城 、淮安、 宿迁等地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记者马修斯发表的一篇中国工厂观察记。他说:“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发现了一台140多年前的机器。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日本驻香港记者松永二日也对中国企业的落后感到惊讶,他举例说,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二 今日国企与老国企不同,已发生质变:昔日国企资本百分之百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份制,还有外资介入,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国企经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昔日国企利润全部归属国有,今日国企已数年不向国家交利润:即便最近上缴,也是微乎其微,昔日国企没有分配自主权,今日国企具有完全分配自主权,不受国家约束。

——摘编自何伟《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

材料三 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企业不足之处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不足的体制原因。
(2)上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今日国企非昔日国企”的具体表现。
(3)我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始于哪一年。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改革”和“开放”相互关系的理解?
2020-05-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将振兴农务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1905年学部在《奏定章程·学务纲要》中要求各省速设农业学堂,无论城乡市镇皆要酌量筹设,到1912年,全国农业学堂总数已达263所,在堂学生15379。1906年又在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1907年又令各省在劝业道设农务科掌管农务。1907年10月,农工商部又拟定《农会简明章程》23条,奏请朝廷谕允颁行,到1911年初,全国成立农务总会19处,农务分会276处。1909年清政府颁布《推广农林简明章程》第22条,强调“如有公正殷实绅商招集股款,收买民荒,由地方官提案给印照,准令开办”。据不完全统计,晚清时期有农业公司171家,资本额6351672元。

——摘编自苑朋欣《晚清时期的农业变革及现实启示》等

材料二:面对滚滚而来的黑色尘暴及其引发的土地资源危机,美国一些学者呼吁人类必须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整体性、多样性出发,去尊重和保护自然。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临时性专门机构——土壤侵蚀局。1933年国会颁布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农场主将耕作总平均亩产量的15%退出生产。1934年《琼斯——康纳斯法》将减产范围扩大到裸麦、高粱等。1936年国会通过相关决议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生产控制,1936年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将农作物分为消耗地力和增强地力两大类。1938年国会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该法对耕作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地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新政”的农业专家们还引导农场主改进耕作方法,学会科学种田,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

——摘编自王向红《罗斯福“新政”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和清政府农业措施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有关农业措施的背景和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上述改革对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7 . 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总统大选前不久,1928年8月,赫伯特·胡佛曾经宣称:“我今日美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接近摆脱贫困的目标。贫民救济院正在从我们眼前消失”。

——[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下册》

材料二   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的坦率和果断来发表演说。现在确实尤其有必要坦白而果敢地谈一谈真情实况,全部的真情实况。我们没有必要去躲闪,没有必要不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一个叫Jim Powell的人,写了一本《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内容的“反动”,经济学诺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和布坎南都曾盛赞该书。又比如罗斯福时代的经济专栏作家HenryHazlitt一生坚持批评新政,其要旨被总结在《经济学一课》一书中,该书从1950年代畅销至今。历史学家John Flynn的《罗斯福迷思》则描述了罗斯福本人限制自由、破坏宪政的一面,旨在“把罗斯福还原成一个正常人”。另一个历史学家RobertHiggs在《危机和利维坦》一书中,同样表达了对罗斯福政府大肆扩张、限制经济自由的不满。

——刘瑜《揭开“罗斯福新政神话”的真相》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你赞成胡佛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罗斯福就职演说词的?
(3)据材料三,概述针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和谐的声音。人们对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毁誉不一,你认为实现从神话到走向真相的关键之处何在?
2019-05-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高邮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调研试卷(选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格兰中部的一个商人家庭,曾在剧院做过马夫、杂役和跑龙套,后来从事戏剧创作,30多岁便成了一名颇有名气的剧作家和诗人.15901600年,莎士比亚创作的历史剧以《亨利四世》最为著名。它描写了亨利四世夺取王位后终日忧虑不安,引起了贵族的叛乱,常常厮混于下流社会的太子亨利五世继位后改邪归正,平定了叛乱,稳定了政局。这一时期的喜剧主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它们均以爱情为主题,歌颂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这时期的著名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两个出身于敌对贵族家庭的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16011608年,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哈姆雷特》最具有代表性。它描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经过激烈的内心矛盾和犹豫之后,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总的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风格新颖,语言丰富,背景广阔,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据材料,归纳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中所彰显的价值取向。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学作品的史学研究价值。
2024-04-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概括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4-04-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美一体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拉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组成一个联邦”的思想。他主张“把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个部分同整体相连”,他认为拉美各国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共同的事业、原则和利益”,这是拉美实行一体化的依据。在其努力下,1826年6月22日至7月25日,美洲联盟第一次大会在巴拿马举行。他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团结、联合、统一和整体论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思想的伟人,是拉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者和积极推动者。

——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美一体化》

材料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美一体化的发展虽历经波折,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几乎所有拉美次地区都达成了一体化协议,几乎每个国家都以某种形式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区域性组织。60年代成立的中美洲共同市场、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和安第斯共同体等一体化组织,70年代成立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拉美经济体系,80年代成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和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90年代成立了南方共同市场,而2004年成立的南美国家共同体使拉美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张建《地区主义与拉美一体化——以南方共同市场为例》

(1)据材料一,概括“拉美一体化”能够实现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一体化”的具体诉求。
(2)据材料二,分析“拉美一体化”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拉美一体化”未来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