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又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况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图一反映的地点是哪里?这里与中国历史上哪件大事有关?用两个词语概况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写出该事件的时间(只写出年份即可)。
(3)材料二中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了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对党的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继承和发展?此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我国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请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021-11-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对科举考试限制稍严,宋随唐制;明不再限工商子弟、杂役;清限罢闲官吏、犯罪家族、倡优之家、守孝……科举考试没有年龄限制……科举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问义、策问、诗赋4种。帖经就是“填空”;问义分墨义和口义;策问从西汉沿袭而来,是有关时事政治的系列问答题;诗赋要求考生当场作诗赋各一篇。唐代以诗赋取士,明清以八股取士。

材料二   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固定段落组成,句型、字数都有规定,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为正文,两两对偶,限300字,500字,700字。现代人对八股文的印象不佳,其实八股取士也有合理因素,如评分标准公平一致;指事类策,谈理似论,持律如诗之严,取材有赋之博,能够考查考生的能力。

材料三   科举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持续地选拔出大批人才,进士科成为高级官僚的来源,许多武举精英成为栋梁。唐宋八大家里有七位进士,一位举人;唐代的房玄龄、王维等,宋代的寇准、范仲淹、沈括、包拯等,元代的施耐庵、刘伯温,明代的于谦、张居正等,清代的林则徐、龚自珍、魏源、李鸿章等人皆考中进士,其中更不乏状元。即便是没有考中进士甚至举人的人,如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罗贯中、关汉卿、海瑞、吴承恩、李时珍、蒲松龄、吴敬梓,也曾是“卧碑中人”。此外,科举制打破朋党之私,强化了中央统治功能,官员都是天子门生,也就减轻了地方力量坐大的情形。

科举以成绩录取,专重才学,广泛、持久而强烈地激发了学子发愤求学的热情;科举生源“学历”资格的限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科举造就了庞大的知识分子阶层,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教育事业的兴盛与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与传播,都与其活动息息相关。传教士将科举制传至西方,可以说,西方国家早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从中国经验借鉴而来。不仅如此,明代安南(古越南)高丽、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之士在本国乡试,准至京会试……

材料四   但科举制度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如程式化的考试摧残人们的心智,造成空疏学风,导致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科举凌驾学校之上,应试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使教育变成了科举的附庸。科举还产生了舞弊请托之风,考试的保密制度有糊名、誊录、锁院等,糊名是把姓名隐藏,誊录是为防止串通阅卷人的考生在卷纸上做记号,因此重新誊写一份,但又有了“勘磨”一说,是买通誊录者修正卷纸上的错误。有些科举考试中,非成绩因素严重影响取舍,如明代状元兼以貌选,建文二年殿试,嫌王艮其貌不扬,状元换以胡靖;更有以名字奇异、犯讳而被黜者。同时科举还强化了男尊女卑等。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并分析隋唐时期科举制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八股取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演变的重要转折,众人对八股取士历来褒贬不一,请你就某一观点进行评论。
(3)结合材料三、四,谈一谈你对中国科举制的认识。
2018-12-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50周年,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1)孙中山先生在《国事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请你把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编制成大事年表。

(2)以下是该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分析该法律条文的内容以及颁布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据此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作为当今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2018-1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材料一中,马克思揭露了殖民主义的哪些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欧洲殖民侵略“双重的使命”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咸,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的?
2023-11-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一种是唐代的藩镇模式。藩镇节度使本来是中央派出的边防统兵官,后来势力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对藩镇模式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决方案是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边疆治理的方案,结合所学并分析宋朝方案的得失。

材料二   清朝前期边疆地区的治理

东北地区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
北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
新疆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维吾尔族地区实行改制的伯克制度,游牧的哈萨克人、布鲁特人和哈密、吐鲁番地区实行扎萨克制度。
西藏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
西部及西南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东南台湾和海南岛实行郡县制。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2024-05-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学科(合格考)试题
7 . 论述题

14—15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人口死亡过半,生产停滞,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英法之间爆发 了百年战争,带来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衰落论”侧重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以繁荣稳定的中世纪盛期为参照,强调中世纪晚期与中世纪盛期的联系与差异。另一方面,14—15世纪,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庄园制度逐渐解体,推   动了文艺复兴产生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思想解放。15世纪前后,西欧国   家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转型论”侧重探讨“危机” 的结果和影响,强调西欧中世纪晚期与近代历史的联系,认为危机推动了西欧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的近代化转型。

总之,历史解释的角度、标准各有不同,有主观性,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促使史学界开始将“中世纪晚期危机”作为重要研究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2023高一上·天津·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个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3242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困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有哪些?
2023-12-14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2023高一上·天津·专题练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纪念馆是纪念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了解光荣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图一井冈山会师纪念碑

   
图二延安革命纪念馆

   
图三西柏坡纪念馆

材料二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课整理的一张时间轴,主要任务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初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突出历史功绩。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2)根据所学知识,在时间轴的时段范围内,补充2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并说明补充的理由。
2023-12-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