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尽管这是一个基督教的信仰时代,我们却总能透过布满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种很不精致的封建制度和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兴起:政治是分散割据的,社会几无安全和秩序可言;通过采邑的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因战争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采邑、庄园等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细节,都带上了基督教的色彩。……我们总是“言必称希腊”……断定中世纪只是宗教上的狂热和科学上的蒙昧。事实上,中世纪文化与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都是西方文化的根,如果没有中世纪这一中间环节,当今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难以产生。

——摘编自韩亚辉《西方文化评析》

材料二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6世纪时,原先的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区域、不同国家,由于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不同,开始显示出其进步的动力各有差异。……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西欧诸国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发展了现代工业文明,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进步和发展?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使其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猛然崛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跳跃式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所呈现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间环节”的角度,用一句话概述中古西欧文化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16-17世纪欧洲通过“科学革命”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列举16-19世纪“猛然崛起”的若干新商业经营方式。
2 . 星期封建国家在实行何种地方制度的问题上有过较大反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地方设县,那都不是学六国的。秦本无“封建制”,因此朝君主集权制的演变要容易些,在统一过程中,对被灭六国,取消“封建”代之以郡县,更是顺理成章。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封建”向郡县的过渡,扭扭捏捏,恐怕还要拖好几代时间,才能慢慢完成转型。在这里,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所谓“恶”的历史作用——战争,这是人类良知所不容的残暴行动,却常常有帮着实现转换历史场景的作用,真叫人哭笑不得。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得以顺利建立郡县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材料二   汉初分封诸侯的基础虽说还是郡县制,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理论上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士之爵”。刘邦在世,同姓诸侯王都是其子弟之属,不可能犯上作乱。吕后当权,他们能团结一致,对抗诸吕,后来又促使文帝登基,的确对刘氏的皇权起到了拱卫作用。但文帝以后,同姓诸侯与皇帝的关系已经疏远,人人都有帝制自为之心,皇权自然受到挑战。刘邦初封同姓王国时,唯恐其实力不足,不能屏藩皇室,因此所有王国都地兼数郡,如齐国领有七郡之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初衷,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高祖这一措施?这一措施在汉代如何被改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230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


材料二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百分比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由此体现了什么?并评析此制度性质。
2021-06-2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33次组卷 | 56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作为中国苏维埃革命在南方地区的中心区,由赣南、闽西组成的中央苏区具有特殊的考察意义。中央苏区是中共建立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无论是面积、人口,还是武警力量、政权建设,这里都在各个苏区中居领先地位”。此学者评述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①是以南京国民政府地方政府的形式而存在
②其管辖的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③贯彻实施土地法、劳动法等重要法令
④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7 . 北方边疆和中原内地

材料一   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


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

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

材料二   契丹、女真等民族建立的王朝,跟汉唐时期些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制国家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一方面,他们并不是像之前倏忽兴废那样的一种体制,而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可以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他们不像十六国北朝、五代沙陀三王朝那样长期居处汉地,最终完全放弃草原故土,也有别于匈奴、突厥、漠北回鹘等草原游牧汗国。辽、金、蒙古把大片汉地纳入统辖之下,同时又始终将位于内陆亚洲的“祖宗根本之地”视为各自领土结构的重要部分以及族属、文化认同的珍贵资源。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就模式一和模式二,各举出历史上的两个实例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模式三。
8 .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时期特征
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辽、夏、金与两宋政权并立对峙,元朝统一。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相互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明清时期明清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上述材料中三个历史时期的其中之一,列举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具体表现,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立意正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持久作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下表所列历史事件与对应的评述错误的是(     
中国正面战场抗击日寇部分会战一览表
会战意义
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忻口会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A.①B.②C.③D.④
10 . 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卷二十二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

材料二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夏、商、周、汉封建(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四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五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材料一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材料二中秦始皇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与材料相比,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3)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各是怎样评述的?
(4)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2023-11-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