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带来了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变化:美国、日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国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同时也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未加入国联,不愿意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同其他几个国际体系相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了最短命的体系。

——据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安理会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为了实施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设立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联合国将“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作为宗旨,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中国努力推动将“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的主张写进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体系带来的改变,并分析其“短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社会为建立持久和平所做的努力
2024-05-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商鞅认为人有“好利恶害,喜利畏罪”的自我之心,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监督、举报)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战国时代,农耕系统的关键绩效指标为粮食生产能力,作战系统的关键绩效指标是对外作战能力。因此商鞅规定:凡斩获敌甲士一首级者,赐爵一级,赐田一顷,宅一亩,可役使一人为奴仆,若为官可当五十石俸禄之官,“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摘编自方松森《浅谈商鞅变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材料二   当时北魏统治的北方地区,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乱之后,文教荒废,典籍缺失,很多书只存其名而无其实,所以孝文帝就想到了向南朝借书的办法,遭拒后只能转而通过其他渠道搜寻书籍,甚至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各种书籍。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须知鲜卑本无文化可言,要有学术文化,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孝文帝的断北语,一从正音,只是为鲜卑贵族进入文化士族开了一扇门户而已。”

——摘编自刘旭《浅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缺失》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落脚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向南朝借书、搜集书籍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进入文化士族”采取了哪些措施,试从民族层面评价其历史作用。
2023-10-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创新的主要史实。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权力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芬奇用艺术形象向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统治和禁欲主义宣布:人从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徒有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向人微笑了!所以《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如亮丽的玫瑰刺破了午夜的黑暗与沉寂,给人们的心注入一缕芬芳与希望,成为欧洲人结束中世纪漫长痛苦生活的标志。

——《人性的觉醒与写实风格的复苏——浅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油画》

材料二   马丁·路德改教时,大力提倡四大原则:“人人为祭司、人人有召命、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他认为每个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而上帝对人的呼召也是平等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为突破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迎接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材料三   18世纪开创了人类的启蒙理性。卢梭在这一时期,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挑战旧制度,傲视传统观念,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在对社会理论的探讨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敢,歌德曾评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材料中一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蒙娜丽莎》创作的时代背景。
(2)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伏尔泰和卢梭的主要观点,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
5 . 历史专家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3559万贯2321万贯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三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二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2018-10-15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
A.《浅议西周分封制》
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C.《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2019-01-30更新 | 7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成都的蜀锦生产虽名传天下,但仅存于蜀王府而“闾阎不存”。而且蜀锦“不可以衣服,仅充茵褥之用,只王宫可,非民间所宜也”,因而产量肯定不多。保宁虽“有丝绫文锦之饶”“其丝绸绫绢既用以自衣被,其余且以货诸他郡,利云厚矣”,但输出量实际并不很大。因而四川民间衣服所用丝织品尚多取之于江南,位于川西金沙江林区的建昌卫,因有大量木材输往江南,故“虽僻远万里,然苏杭种种文绮,吴中贵介未披而彼处先得”。因而明代商人携数千金购苏杭绫罗绸缎运销四川之事颇见于小说。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材料二:公元6世纪之前,西方人还没有学会养蚕缫丝的技术,只能将从中国运来的生丝进行二次加工。丝绸一直是欧洲贵族、教廷追逐的奢侈品,价格高居不下,因此丝织业是有巨额利润的行业。12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自己生产丝绸,并长期占据欧洲丝绸生产的霸主地位。到17世纪晚期,法国逐渐取代了意大利的地位,而路易十四是整个法国丝织业产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对皇家工坊中丝绸、花边和花毡生产的补助费用达550万里弗尔。政府还鼓励人才引进,特别是意大利的大量技术、设计人才,无论是为金钱,或是实现设计理念和人生目标,纷纷来到法国。1789~1871年,法国丝织业市场萎缩、人才消亡流失、生产设备被破坏,行业遭受巨大破坏。至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将法国丝织业推向了末路。

——摘编自鲁佳亮《17—19世纪法国丝织提花技术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材料三:2019年1月1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HEART&crafts公司共同主办的“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中法两国政府的支持推动下,HEART&crafts公司将15位法国手工艺大师的160余件精彩作品带到中国,与11位中国不同领域的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的代表性作品同台亮相。双方策展人介绍,展览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让观众置身神奇的艺术空间,真切感受从陶瓷到金属、从漆器到玳瑁、从皮影到褶榈、从传拓到印刷、从刺绣到榫卯的历史脚步。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聆听大国工匠的“对话”——中法手工之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四川民间所用丝织品取之于江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推动法国丝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丝织业衰落的时代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市场的根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使人们对基于完全主权国家的国际秩序产生怀疑时,20世纪20年代后期,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当时,……法国和德国的外交部长考虑了建立欧洲合众国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再次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来摆脱国际混乱局面。1950年5月9日,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当时,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以煤钢联营作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小规模试验厂。……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们今天再次生活在一个新的世界,并使处理以往世界的制度和知识出现严重过载。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所看到的种种混乱,与这个过程密切相关,当这个新的世界图景徐徐打开时,对更好的全球治理的需求,更加急迫了,而它同样与七十多年前一样,有赖于在知识范式上实现新的突破。旧的知识范式已经没有办法从容应对新的世界问题,它并不是完全过时,而是不充分了,急需在关键性的概念上推陈出新。

——程亚文《新知识短缺的历史与今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进程对当今世界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的新场景全球治理在“制度和知识范式”上人类需要坚持的旧传统和新突破。
7日内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多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而在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初期的百余年里,阿拉伯人组织了一场翻译并传播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等著作的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这些以阿拉伯文字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欧洲终于迎来了智慧之光,重新发现了灿烂的希腊文明。

——摘编自汤瑶、杜慧萍《阿拉伯文明对西欧封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2—13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