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9-11-06更新 | 127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省增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错误的是(   
A.《浅议商朝的政治制度》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清朝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D.《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
2019-10-21更新 | 11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154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8-01-08更新 | 238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城市自治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为了摆脱主教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1112年,居民发动起义,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如图),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   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琅城获得自治权的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兴城市出现带来的影响。
2024-08-2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齐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宣扬种族、文化优越性的“欧洲中心论”这一概念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16到18世纪,“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伴随着欧洲人在事实上的崛起日益成型。在历史学领域中,“欧洲中心论”有两种表现,一是世界历史被统一至西欧历史当中,欧洲成了绝对的主角,其他文明则是稍加提及的陪衬;其次,构建历史所使用的工具、标准也是西方的,比如说纪年、空间定位的方式等,由此“欧洲中心论”的思想无形中渗透到了我们对世界历史的看法当中。正如马克垚先生所言,当前的世界史,仍然只能算是一种“准世界史”。

——摘编自李康利《“破”与“立”:杰克·古迪的反“欧洲中心论”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的世界史学者不断发现,所谓“中心单一模式”并不是历史事实。事实上,发展中国家也提供了一些不同发展模式。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视角出发,学者们提出“生产方式”是中国世界史体系建构的基本尺度。生产方式体现出不同民族、国家、地域以及不同时代的特点和差异,可以作为世界历史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的观察尺度,考察人类文明变迁。中国世界史话语体系的建构十分艰辛,要在多元互融、文明互鉴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地体现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世界历史和各民族及地域文明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张杰《从全球视野推进世界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心论”的特点并分析16到18世纪“欧洲中心论”成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建构世界史话语体系的背景和意义。
2024-07-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之所以能跨过农业的门槛开创工业革命,是因为大量的进口食物供应了本土劳动力所需的粮食。英国通过进口食物摆脱了“生物旧体制”的束缚,也让更多的劳作者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驱动工业化的能量不只是那些埋在地底死去的植物——煤炭,更是从殖民地输入马铃薯及蔗糖所带来的动力。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伦敦等地发生了多起粮食骚动,粮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国农业出现了耕作制度的变革、品种的改良、新农具的发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谷物法》的取消(1846年)和美国进口小麦的涌入使得面包价格下降,同时通过国际贸易、殖民掠夺从外部补充食物。

——舒小昀《粮食骚动、道德经济与谷物法的废除》等

材料三   1875年到1914年间,多达一千六百万印度人死于饥荒。殖民地政府几乎没做什么以缓解饥民的困境。但是饥荒不是收成不好的自然结果,而是放任自由市场发挥作用的结果,商人们可以继续把小麦卖给全世界出价最高的人,而通货膨胀使得穷人无力购买食物……在1900年,英国小麦进口量的五分之一来自于印度。

——【英】莉齐·克林汉姆《饥饿帝国——食物塑造现代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作者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开创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是什么?请对此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如何解决粮食危机问题。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大饥荒的原因及影响。
2024-07-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提出“破除迷信”的口号,以求得“思想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运动领袖之一胡适曾说:“新文化运动”本是“纯粹文学的、文化的、思想的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多数知识分子对于“新文化运动”应当包括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这一点并无异议。而李大钊心目中的“新文化运动”到明确兼具“精神改造的运动”和“物质改造的运动”两方面,前者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后者则包括创造劳工组织、改造经济制度,两种运动如“车的两轮,鸟的双翼”,共同构成“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周月峰《五四后“新文化运动”一词的流行与早期含义演变》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中“最先冲破封建制废防垒的,是资本主义的文化。之后是各种新潮思想像洪水一样,灌注到中国来”。“最先”与“之后”将运动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比较单一的趋新(欧化)与反传统一被稍后叙述为重估国故;后期正是在重估的风气中,“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两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当时重估的侧重点已在西方,并且五四运动之后,又兴起了种种“主义”。

——摘编自周月峰《折中的“重估”——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提出看五四新文化的多重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胡适和李大钊对运动性质认识的分歧。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国人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4-08-3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法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248 年路易九世首次派遣使团到达蒙古
1252年路易九世再次派遣特使吕布鲁克出使蒙古,吕布鲁克回国后写了一部介绍中国的游记。
明朝末年第一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就是法国耶稣会士尼古拉·特里戈。
1689 年11 月2日路易十四派遣第一艘法国商船“昂菲德里特号”抵达广州。
18 世纪 法国掀起一股“中国热”。
19 世纪中叶起法国继葡萄牙、荷兰、英国和西班牙之后入侵中国。
近代早期严复、王韬、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在著作中大量介绍法国的思想和文化;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纷纷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活动。
1952年5月法国民间人士发起成立了法中友好协会。
1953 年5月两国签订了《关于易货贸易的协定》
1964年1月27 日中法两国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1966年6月中法两国签订航空协定,开通了北京至巴黎的空中交通。
1979年10月中法两国签订了《关于法中经济关系的发展》《关于1980年至1981 年文化交流计划》等文件。

——摘编自吴国庆《法国》(第4版)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关中法交往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立论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7-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