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3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段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踢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提出了“德贵曰新”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在《释“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张,批评“今世士大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新民德”的立意即在进行道德重建、道统重构。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号召冲决“三纲五常”的网罗,成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战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学体系,重建新时代的道德准则。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纲革命”、“家庭革命”等口号。

——摘编自命祖华《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材料三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 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街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
(3)材料三、四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
(4)从史料类型(即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官方正史、私人日记,或者一手材料、二手材料)角度评析材料三、四论点依据的价值。
2022-01-11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其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下列对睡虎地秦简理解正确的是(     
A.为一手史料,可补充传世文献B.大多为抄录,主观色彩浓厚
C.为二手史料,展现了秦律全貌D.远离秦故地,史料价值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太宗实录》是北宋史官修撰,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史事的官方史书。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编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巨著,取材丰富。《实录》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而《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据此可知(     
A.《实录》的史料价值高于《长编》B.《长编》是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
C.《实录》与《长编》可以相互补充D.《实录》能完全真实反映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出处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
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一(据苏联档案)
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面来人大肆搜刮,只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一亲历者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

A.官方公布的属于一手史料最为可信
B.苏联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叙述较为客观
C.回忆录属二手史料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需要留意各类史料背后的主观目的
2020-07-28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评述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评述
A辽宁绥中县东王岗台村发现商朝青铜器窖藏说明商朝统治范围到达东北地区
B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大型宫殿、祭祀台、墓葬和贵族居住区等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湖北大冶铜矿遗址出土了西周至汉代的古炼铜炉、铜渣和采矿的井巷支架为研究当时的采矿和冶炼技术提供一手史料
D战国冶铁遗址不仅分布于秦、齐等七国统治区域,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铁器出土表明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铁器
A.AB.BC.CD.D
2024-01-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如图所示为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部分)。该图(     

A.属于一手实物考古史料B.对研究非洲文明有重要价值
C.见证了美洲文明的繁荣D.反映了当时玛雅人劳动的场景
8 .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非洲本土史学家撰与了一系列的本国、本民族的历史。他们从非洲的角度来看待非洲历史,大书殖民入侵前的非洲历史,大量使用口述史料、考古材料等。这些做法有利于
A.恢复非洲的古老历史传统B.发挥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
C.消除殖民者在非洲的影响D.增强非洲的自信和自豪感
10 . 1895年5月—10月,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当时,大陆一位画家据此创作下了图(注:桦山资纪是日本首任驻台总督)。该画(     
A.反映了反割台斗争的真实状况B.是研究反割台斗争的一手史料
C.表达出民众对斗争胜利的愿望D.旨在动员全民族力量团结抗战
2022-08-28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