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40 道试题
1 .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民以食为天,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中的玉米既是食粮,也是饲料作物。某中学同学就玉米搜集了大量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小组一     玉米的起源史

材料一     考古遗存中的玉米   墨西哥特瓦坎谷考古遗址出土的玉米

材料二     神话中的玉米   

根据古典史诗《波波尔·乌》中的说法,玛雅人的起源属于“植物变化说”。造物主最先是用泥土和木头造人,但都不太成功,后改用新的材料——玉米来造人:“黄色和白色的玉米造成了人的肉体;人的胳膊两腿用玉米团做成,唯有玉米进入了我们祖先的肌体。”。

材料三   文字中的玉米 ——玉米有文字历史的开始

哥伦布在1492年11月15日日记中所记载的农作物:“在那里(此时他们在古巴岛)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种作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当地人称之为马西日(Mahiz,即后来西班牙语maiz、英语maize的词源,意为玉米)”。   

——《哥伦布的航海日志》

材料四   科学视角下的玉米

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巨猫洞最低层发掘出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7000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蝙蝠洞发掘出的王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600年;在秘鲁中部墓穴中发掘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000年。这就把玉米的最早被驯化的地区缩小到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至秘鲁、智利沿安第斯山的狭长地区。

——汤丽清《种子漫谈》

(1)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玉米最早起源于美洲墨西哥地区,根据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任选两则,从史料类型、研究价值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研究小组二     玉米的传播史

时间地区
公元前7千年左右驯化中心:北美墨西哥地区中部高原谷地玉米得到驯化和种植。
约公元前3千年前到1千年前左右拓展到中美洲及南美洲部分地区,秘鲁发现四千多年前贮藏玉米的大型仓库;玉米在北美洲很多地方作为重要农业作物种植。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左右哥伦布西渡大西洋把玉米带回到西班牙。由于玉米耐寒且高产,能在土壤贫瘠的山地种植,此后30年传遍了欧洲各地和北非。
17世纪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成为仅次于麦类第二大粮食作物,与马铃薯、甘薯这美洲三宝一起支撑起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2)根据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概述玉米的传播历程,并从人类文明的交流视角加以说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埃及气候炎热,终年少雨,尼罗河则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自南向北,贯穿其中,在沙漠中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河谷绿洲和入海口三角洲。每当洪水定期退去,农田总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肥沃淤泥,古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是“快乐之神”,为其编神话、颂诗歌、献祭礼。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继亡灵、半神之后的第一个王族,共有八位国王,其中第一位为提斯的美尼斯,统治了62年。

——摘编自【埃及】曼涅托(活动时间: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埃及史》

材料三   

   注:调色板的浮雕表现了一个头戴上下埃及王冠(正面为红冠,反面为白冠)的王者形象,他率领盟国进行对外战争,视察被斩首的敌人。调色板顶部中央写着这位王者的名字为那尔迈,历史学家推测那尔迈很可能是完成埃及统一的国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史料类别,并分析这些史料共同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38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段考历史试题
4 .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传说是毗耶娑。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该史诗大约定型于公元最初几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内容多为神话传说。由此可知,该书(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D.是完全脱离现实的文学作品
5 . 1925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将翁同龢日记影印出版。影印时,张元济和翁的后人为师讳、为祖讳,把他们认为“不合时宜”的内容隐去。日记出版后,很快被前清遗老遗少发现有删改的痕迹,以致有人怀疑日记的真伪。这反映出
A.日记不具备史料价值B.运用史料要审慎辨析
C.翁同龢生平无法了解D.立场决定史料的真伪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所示为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部分)。该图(     

A.属于一手实物考古史料B.对研究非洲文明有重要价值
C.见证了美洲文明的繁荣D.反映了当时玛雅人劳动的场景
7 .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情况表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4-01-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大量出国华工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9 . 竹枝词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晚清竹枝词除描写官场百态、风土民情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出现了介绍外国风俗的“海外竹枝词”等。晚清竹枝词(     
A.是当时人们的记录,属于官方档案B.属于文学作品,但是具备史料价值
C.关注社会新生事物,开阔大众眼界D.引入西方文学风格,开启文学革命
2024-01-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的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太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尸体)”;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你的判断进行说明。
(3)请为更科学、有效地发挥“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的价值提供一些建议。
2024-01-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