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人民、实践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理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成功,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共产党人林伯渠,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革命前觉得只要把专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摘自林伯渠《在苒三十年》

材料三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纪念意义的挖掘。1991年10月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其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摘自《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2)材料二中“此路不通”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3)为实现材料三中“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纪念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时代内涵?
3 . 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11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

——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
4 .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5 . 下面表格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
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2019-06-26更新 | 23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后,一些著名数学家对该学说提出了责难:如果地球在绕太阳运动,那么应该可以观测到恒星的位置有一个周年的变化,上抛的物体不该掉到原地等。据此可知(     
A.经典力学体系影响深远B.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
C.学术争鸣深化科学革命D.理性主义受到时代推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提到:“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这社会的国家,绝非他国所能及的。”材料反映孙中山认为中国
A.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B.应该实现民生主义纲领
C.百姓不应该向政府纳税D.必须推行扶助农工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月初政府大批逮捕学生, 促成了这个大联合的形成,而且上海及其他地方 的商人、工人也开始用罢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条对抗政府的联合阵线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事件发生以后所显示的,是一股被日本及中国政府所忽视的全新 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另一大因素,特别与抵制日货和商人罢市有关,是中国和 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与日本在利益上存在的冲突。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向纵深发展,12 20 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 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 号召学生“把反日救 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 12 27 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 合起来,才有可能”。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毛泽东选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联合阵线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 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向纵深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抗日救亡斗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2年上海《申报》创刊50周年,报馆借机延请各界名人对最近50年世界及中国的变化进行一次总结,梁启超应邀撰写了《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的文章。

梁启超把近五十年的中国人的进步历史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时间,比较的很长——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第二期”与“第三期”的主要思潮。
(2)请提炼一个主题或一个关键词概括材料中五十年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
2022-02-09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