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是古巴为纪念某国际组织成立二十周年发行邮票,邮票上"20" 字样以地球为背景,有砸断双手手铸、放飞和平鸽等信息。该组织的成立
A.表达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诉求
B.促进了美洲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C.显示出两大对立阵营势力趋于平衡
D.体现出亚太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90年。

材料一:应运而生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继承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爆发l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三走什么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
(3)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如何?
4 .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四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956年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相比辛亥革命“新”在何处?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中共为继续革命,开辟了怎样的革命道路?革命成功后,新中国在民主宪政建设方面有何制度创新?
2016-11-2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市五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016-11-27更新 | 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忻州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到2020年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有七十五周年。七十五年,大国关系影响着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又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这也是近代以国际关系变化的总体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

材料二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
(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美援朝战争是19506月至19537月,中国应朝鲜的请求派出志愿军赴朝,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发生的一场保卫朝鲜的战争,这场战争逐渐由朝鲜半岛内战升级为冷战背景下的两大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

——摘编自毕晓敏《上海的抗美援朝运动研究(1950—1953)》

材料二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的意义。
2024-01-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1972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旟(yú)鼎。鼎内壁铸有铭文28字,大意为“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该铭文可用于研究西周(     
A.周王室权力的衰微B.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C.手工业技术的传承D.分封制的具体流程
2023-10-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如下图是我国发行的纪念蔡伦的邮票,是《中国古代科学家》这套邮票中的一张。人们纪念蔡伦,是因为他(     
A.造出了千里船B.发明了造纸术C.改进了造纸术D.创编了五禽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