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民以食为天,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中的玉米既是食粮,也是饲料作物。某中学同学就玉米搜集了大量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小组一     玉米的起源史

材料一     考古遗存中的玉米   墨西哥特瓦坎谷考古遗址出土的玉米

材料二     神话中的玉米   

根据古典史诗《波波尔·乌》中的说法,玛雅人的起源属于“植物变化说”。造物主最先是用泥土和木头造人,但都不太成功,后改用新的材料——玉米来造人:“黄色和白色的玉米造成了人的肉体;人的胳膊两腿用玉米团做成,唯有玉米进入了我们祖先的肌体。”。

材料三   文字中的玉米 ——玉米有文字历史的开始

哥伦布在1492年11月15日日记中所记载的农作物:“在那里(此时他们在古巴岛)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种作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当地人称之为马西日(Mahiz,即后来西班牙语maiz、英语maize的词源,意为玉米)”。   

——《哥伦布的航海日志》

材料四   科学视角下的玉米

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巨猫洞最低层发掘出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7000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蝙蝠洞发掘出的王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600年;在秘鲁中部墓穴中发掘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000年。这就把玉米的最早被驯化的地区缩小到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至秘鲁、智利沿安第斯山的狭长地区。

——汤丽清《种子漫谈》

(1)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玉米最早起源于美洲墨西哥地区,根据第一小组收集的资料任选两则,从史料类型、研究价值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研究小组二     玉米的传播史

时间地区
公元前7千年左右驯化中心:北美墨西哥地区中部高原谷地玉米得到驯化和种植。
约公元前3千年前到1千年前左右拓展到中美洲及南美洲部分地区,秘鲁发现四千多年前贮藏玉米的大型仓库;玉米在北美洲很多地方作为重要农业作物种植。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左右哥伦布西渡大西洋把玉米带回到西班牙。由于玉米耐寒且高产,能在土壤贫瘠的山地种植,此后30年传遍了欧洲各地和北非。
17世纪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成为仅次于麦类第二大粮食作物,与马铃薯、甘薯这美洲三宝一起支撑起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2)根据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概述玉米的传播历程,并从人类文明的交流视角加以说明。
2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的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太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尸体)”;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你的判断进行说明。
(3)请为更科学、有效地发挥“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的价值提供一些建议。
2024-01-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埃及气候炎热,终年少雨,尼罗河则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自南向北,贯穿其中,在沙漠中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河谷绿洲和入海口三角洲。每当洪水定期退去,农田总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肥沃淤泥,古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是“快乐之神”,为其编神话、颂诗歌、献祭礼。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继亡灵、半神之后的第一个王族,共有八位国王,其中第一位为提斯的美尼斯,统治了62年。

——摘编自【埃及】曼涅托(活动时间:公元前四世纪末—公元前三世纪初)《埃及史》

材料三   

   注:调色板的浮雕表现了一个头戴上下埃及王冠(正面为红冠,反面为白冠)的王者形象,他率领盟国进行对外战争,视察被斩首的敌人。调色板顶部中央写着这位王者的名字为那尔迈,历史学家推测那尔迈很可能是完成埃及统一的国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史料类别,并分析这些史料共同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如图所示为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部分)。该图(     

A.属于一手实物考古史料B.对研究非洲文明有重要价值
C.见证了美洲文明的繁荣D.反映了当时玛雅人劳动的场景
5 .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这些神话著名的有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山海经》作为一种史料(     
A.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B.需要依靠考古来证实
C.可弥补文献史料的局限性D.没有真正的历史价值
2023-10-1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16-19班)历史试题
6 . 1925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将翁同龢日记影印出版。影印时,张元济和翁的后人为师讳、为祖讳,把他们认为“不合时宜”的内容隐去。日记出版后,很快被前清遗老遗少发现有删改的痕迹,以致有人怀疑日记的真伪。这反映出
A.日记不具备史料价值B.运用史料要审慎辨析
C.翁同龢生平无法了解D.立场决定史料的真伪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等蔬菜瓜果,也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接近30种。

部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简介

作物

简介

玉米

16世纪中后期,玉米的种植记载开始出现在甘肃《平凉府志》和云南《大理府志》等地方志中。早期“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平原地区居民仅在地头屋角、田畔园圃“偶种一二”“以娱孩稚”;至清朝中后期,玉米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绝大多数省区,各地有关玉米的称谓多达99个

番薯

明嘉靖《云南通志》指出云南六府州均种植“红薯”;福建《闽小记》记载:“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明人苏琰《朱蓣疏》亦载:万历年间泉州出现饥荒,“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曰朱薯”。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番薯逐渐传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番茄

1613年山西《猗氏县志》中已有番茄种植记载。番茄引种之初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进入菜圃,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

烟草

烟草传入之初主要作为药用,后成为大众嗜好品,迅速发展;17世纪80年代,福建地区的烟草种植“与农夫争土而分物者已十之五”;到乾隆年间,已发展到“耕地十之六、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及其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8 . 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中下游的河济地区。而在战国《尚书•禹贡》中,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达到了钱塘江地区。这可以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夏统治区域范围较大
C.战国时期水患频发D.传说故事无史料价值
2023-12-1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康有为的《戊戌奏稿》一直被认为是研究戊戌变法的重要史料。然而,有学者研究发现《戊戌奏稿》所辑录的奏疏及进量书序,绝大部分是政变后重新撰写的,内容与进呈原件颇有出入,有的甚至是原则性的改动。这说明(     
A.新近的学术观点更加可信B.《戍戌奏稿》不具有史料价值
C.历史研究需重视史料考证D.事件当事人往往会篡改史料
2023-07-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太宗实录》是北宋史官修撰,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史事的官方史书。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编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巨著,取材丰富。《实录》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而《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据此可知(     
A.《实录》的史料价值高于《长编》B.《长编》是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
C.《实录》与《长编》可以相互补充D.《实录》能完全真实反映历史真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