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赵过有一发明将耕播合一,一面开沟一面播种。这种新技术,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畜力与人力的农家,是极有利的。该技术
A.有利于山地的开垦B.推动小农经济的出现
C.提升汉代农业水平D.以曲辕犁技术为基础
2021-12-10更新 | 4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中学等三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古代经济经历了早期的作物栽培,以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与发展。在此过程中,生产工具不断创新。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生产工具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战国牛尊,该时期牛耕普及全国
B.②是耧车,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
C.③是水排,元代王祯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
D.④是唐代曲辕犁,便于牛耕普及和山地开垦
2021-11-12更新 | 43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一模(11月)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中国古代农民创造了一种水利技术,从山地水源开凿暗渠,沿渠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用于灌溉。这种水利技术创造于(       
A.四川地区B.关中地区C.岭南地区D.新疆地区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请从上述图片中任意选择三张有关联的图片,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 . 《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便于山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D.可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山东滕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该图反映了
A.一牛挽犁技术逐渐兴起B.耦犁出现推动山地的开垦
C.二牛抬扛技术仍在应用D.新式农具大量出现
7 . 如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农具类别农具种类所占比例
初耕农具铁犁、钟冠、土61%
中耕农具铁锄、铁铲、铁杪7%
播种农具耧车、犁钟22%
收获农具铁镰10%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
C.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制度的制约下,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无论是官绅、地主、商人,还是一般平民百姓,他们的最终目标乃是买田置宅,或科举入宦。就商人而言,从事工商业并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而只是达到这些终极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已。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材料三   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四   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年之后,近9000万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解放军官兵60余万,支前民工230万,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在身后是3倍的支前民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土地制度发生怎样变化?材料二的现象从侧面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这两个时期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调整?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2016-11-18更新 | 202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一学期八校联考历史试卷
10 . 有学者认为,两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飞跃时期,这从当时农田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农田水利的普遍兴修等方面,都显示了出来。下列各项中,能够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
②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
③出现了较为轻便的一牛挽犁
④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