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2016-11-18更新 | 199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一学期八校联考历史试卷
2 . 有学者认为,两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飞跃时期,这从当时农田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农田水利的普遍兴修等方面,都显示了出来。下列各项中,能够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
②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
③出现了较为轻便的一牛挽犁
④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20高三上·河南洛阳·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葚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2020-01-04更新 | 526次组卷 | 33卷引用:考点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
2018-05-20更新 | 910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陆续建成。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6 . 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材料三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四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指出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及最早出现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其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指出人类经历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考古工作者在关中地区的富平、陇县、扶风、咸阳、长安、渭南等地,先后发现大批的汉代铁制农具,其中有铧、锵、犁、锄、铲、镰等。这说明
A.铁农具逐渐普及全国B.冶铁技术得到发展
C.小农户个体经营出现D.铁犁牛耕方式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
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
9 .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与灌溉事业的发展。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国修建了都江堰B.东汉修建了龙首渠
C.三国时革新了翻车D.唐朝时出现了筒车
2023-03-2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考古工作者在战国七雄的疆域内普遍地挖掘到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河北石家庄一处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即占同一地点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南辉县固围村的五座魏国墓葬中就掘出了58件铁农具,河北兴隆及磁县都发现有用来制造锄、镰、镢等各种农具的铁制型范。这些发现表明,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进步推动社会分工B.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铁农具在中原各国普遍使用D.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