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B.C.D.
2015-06-24更新 | 2214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绍兴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2 .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以来,铁农具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它的产生标志着石器时代的彻底终结。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总之,铁农具伴随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供应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知识、投资及技术创新形成了正反馈机制,从而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摘编自(英)M.M.波斯坦、H.J.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它植根于美国现代经济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美国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起着美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护器作用、稳定美国社会需要的安全阀作用和美国各阶层及利益集团调整关系的调节器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在运行中积累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节选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上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人,并从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劳作方式这三个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器的发明”所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简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并概述“这一制度在运行中积累的弊端”。
2023-02-20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请从上述图片中任意选择三张有关联的图片,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 . 《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便于山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D.可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
5 . 如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农具类别农具种类所占比例
初耕农具铁犁、钟冠、土61%
中耕农具铁锄、铁铲、铁杪7%
播种农具耧车、犁钟22%
收获农具铁镰10%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
C.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所示的生产工具出现在唐代江南地区,宋代进一步将其完善和普及。这一技术的革新
A.只适用于江南的水田区域B.标志着中国耕犁技术臻于成熟
C.为江南地区开发奠定基础D.大幅度提高了农业播种的效益
7 . 西汉《盐铁论·水旱》记载:“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貰(赊欠)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据此可知(       
A.铁犁牛耕在汉朝开始推广B.手工业品工艺高超而深受农民欢迎
C.小铁匠与农民结合形成良好的供需关系D.官营手工业作坊是冶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8 . “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葚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2020-01-04更新 | 528次组卷 | 33卷引用:考点08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9 .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陆续建成。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10 . 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材料三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四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指出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及最早出现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其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指出人类经历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并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