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字(大篆,下图)形如“双手持杵舂打禾穗”之状,表达了嬴氏先人对丰收的美好愿望;到战国时期,秦国终获“丰收”,成为关中强国。促成秦人愿望得以实现的条件,包括

①铁犁牛耕的使用②都江堰的开凿③郑国渠的修建④王景对黄河水患的治理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A.
B.
C.
D.
3 . 林则徐在18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并之利为之也”。关于“卡井”的表述有误的是
A.由关中农民创造B.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一些地区
C.起源于战国时期D.有利于木棉等经济作物种植
4 . 有位同学在学习了两汉历史后,开始编写《汉代经济兴衰简报》,他找到了如下史料,适合编入其中的是
A.西汉铁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还出现了一牛挽犁技术
B.汉代冶铁开始用煤做燃料
C.江南一带出现了灌溉工具水排
D.丝织品可经丝绸之路销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2018-01-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高三历史试题
5 . 有人到新疆考察农业,在吐鲁番看到了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延伸二三十公里,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灌溉。这种源于古代关中地区的灌溉设施是
A.耦犁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唐代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秦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对其分析合理的是(       
A.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牛耕技术的国家
B.体现了汉代中国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
C.可调节耕地的深浅,适用于各种土地状况
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8 . 某地举办的“古代农业展”中有一幅曲辕犁图片,对它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汉代发明的农具                                 ②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
③是古代生产力的象征,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④是一个近代化的工具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是(        )
A.灌溉工具B.除草工具
C.播种工具D.耕土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读下图壁画。壁画反映的农业耕作方式开始出现于

嘉峪关魏晋砖墓壁画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东汉时期D.唐宋时期
2017-06-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