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生产工具,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战国时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4~6亩土地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到了宋代,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路地区,大约1亩多土地即可养活一个人。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牛耕的普及
②曲辕犁的推广
③水排的使用
④铁锄的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 .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我国古代各时期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以下与农业有关的事项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曲辕犁
②水转翻车
③都江堰
④曲柄锄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6 . “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是《史记》中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记载?
A.都江堰
B.“井渠”
C.鉴湖
D.郑国渠
2019-04-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是出土于陕西的一块画像石。对其分析合理的是
A.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牛耕技术的国家
B.体现了汉代中国牛耕技术的成就
C.可调节耕地的深浅,适用于各种土地状况
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2019-08-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隋唐时期B.夏商时期C.战国、秦汉D.宋元时期
9 . “公元9年,西汉人口达到6000万,帝国粮仓囤积的粮食已经多得吃不完了”。下列史实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A.政府在黄河流域大力营建灌溉渠系B.耦犁、代田法等先进耕作方式的推广
C.先进的播种工具耧车的使用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均田制
10 . 一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一种说明更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实施稻麦轮种的证据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年月,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是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文描写大多不准确,肯定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研究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