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2 . 西汉龙首渠大约开凿于汉武帝元朔-元狩时期,它在历史上享誉千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发明了“井渠法”,在黄土塬区创造性地建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长达七华里的地下渠道。据此推断,龙首渠位于今天
A.山西省境内
B.陕西省境内
C.新疆吐鲁番一带
D.新疆哈密一带
3 . 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        
A.生产模式的变化B.生产工具的进步
C.社会组织的完善D.经营方式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粤岭限南天设险 秦通舟楫凿嵯峨。”该诗句所反映的水利工程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B.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基本解除黄河水患D.便于秦始皇平定岭南
5 . 司马迁在《史书》中称赞(某水利工程):“……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水利工程是指
A.都江堰B.郑国渠C.坎儿井D.筒车
2020-06-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影响深远。这一耕作方式形成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7 . 下列记载中,与下图圆圈所示处水利工程有密切关联的是

A.“禄始作此渠,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
B.“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C.“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D.“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
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B.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
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
9 . 《史记》记载了某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政治、经济效益:“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井渠
10 . 《史记》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该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芍陂
C.灵渠
D.郑国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