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即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就叫做“上田弃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这种耕种方法反映出
A.古代人民土地耕作的智慧B.古代人民缺乏应对旱涝的经验
C.古代中央政府积极指导农业生产D.当时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普遍应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
C.田庄经济推动粮食增产D.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
3 . 《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中的“河渠”是指
A.郑国渠B.白渠C.翻车D.都江堰.
2021-06-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A卷)
4 . 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5 . 司马迁在《史记》记载:“……蜀守(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此“渠”指的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白渠D.大运河
2020-08-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东汉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上》记载:“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据此可知,耦犁
A.开始于东汉时期B.提高了农业的产量
C.便于山地的开垦D.可以控制耕土深浅
7 . 西周的诗篇中有不少描写 “千耦其耘”劳动场景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则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种变化反映了
A.田赋转以劳役形式为主B.国家政权对小农剥削压迫加剧
C.农业生产趋向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直接导致井田制瓦解
8 . 据《新唐书·地理志》等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全国各地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近300处,远远超过自春秋至南北朝时期历代水利工程数量的总和。这反映了
A.农业经济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C.土地制度改变D.资本主义萌芽
9 . 据(史记)记载,湖南特别是长沙已成为楚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楚怀王时,齐国使者游说越王,称“长沙,楚之粟也”。战国时期长沙农业的发展
A.是铁犁牛耕普及的结果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C.折射出农业生产精细化D.得益于率先确立土地私有
2020-08-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会要》中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三月“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由这则材料可获取的信息是(  )
A.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B.政府对农户的控制严格
C.高转筒车已应用于生产D.中原农业生产歉收严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