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耒耜经》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文中所述农具呈现的新特点是(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B.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C.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功效
2 . 《易》言神农氏斫水为耜,揉木为耒。《国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咀铸锄斤,试诸壤土。”《左传·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记载:“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今河南温县南)之麦。秋,叉取成周(今河南洛阳市东)之禾。”上述材料反映了
A.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B.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C.诸侯之间割据混战D.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井田制的瓦解
C.精耕细作的必要性D.人地矛盾加剧
2020-03-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0-03-07更新 | 640次组卷 | 6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水稻与蚕桑生产投入与获利对比表,表中所反映的的现象可以用来印证当时江南地区
劳动投入肥料投入其他投入总投资获利
水稻生产(每亩)1.460.550.212.220.78
蚕桑生产(每亩)3.471.053.137.665.65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C.农业生产逐渐衰退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7 . 黄河古称”河”“河水”。《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
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2019-10-18更新 | 8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8 . 魏晋时期我国粮食平均亩产大约为257.6市斤,唐时变为334市斤。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力因素是
A.南方经济发展
B.北方农民的大量南迁
C.耕作技术进步
D.唐朝均田制普遍实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唐代在农业生产工具上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A.铁犁
B.翻车
C.曲辕犁
D.风力水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创制新农具,如耧车、曲辕犁、风力水车等,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A.农耕技术缺乏进步
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D.小农经济较为分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