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勤劳智慧,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下列一组图片围绕一个主题,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是
        
   耧车                    铁犁牛耕方式                    农业技术浸种             都江堰示意图
A.自给自足的消费方式B.男耕女织的分工方式
C.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D.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战国的那些家庭历史的物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成为后来两千多年来持续保持的强固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大一统国家的形成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铁犁牛耕的出现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2020-10-13更新 | 106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
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4 . 《史记盐铁论》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方式已发生了变化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D.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繁荣
5 . 胡人执犁俑

博物馆展出了一件唐代文物“胡人执犁俑”。“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结合所学,为该文物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020-07-12更新 | 9466次组卷 | 12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2020-07-09更新 | 10660次组卷 | 87卷引用:四川省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2020-07-08更新 | 13503次组卷 | 11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我国畜牧业仅在夏商时代占有一定的位置,商代的大型祭祀尚用牲百头,西周则骤降至一牛、二羊、一猪,战国时代多个国家都已“庐田庑舍,曾无刍牧牛马之地”。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可垦土地狭小与人口增长的矛盾B.自然环境不适合规模化畜牧业发展
C.小块垦殖精耕细作种植业的排挤D.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土地国有制
10 . 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2020-06-1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