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李冰主持修建、惠泽中华民族两干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
2021-03-11更新 | 88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牛耕的出现B.铁器的产生C.耦犁的推广D.曲辕犁的出现
3 . 《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
2020-11-16更新 | 191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黄河古称”河”“河水”。《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
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2019-10-18更新 | 8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208095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田庄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D.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商业结构的调整
D.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
2018-11-28更新 | 3191次组卷 | 35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
2021-01-22更新 | 59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C.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2019-05-23更新 | 36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的工具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D.标志着犁耕技术的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