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一家一户乃至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个体劳动迅速发展,原始的集体劳动形式和分配形式因此而受到冲击。”古代中国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D.水利工程的修建
2 . 棉花及棉布生产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源于古印度的棉花在公元前2-1世纪进入今中国疆域,但一开始还是停留在西北与西南两个方位。在很长时期内,棉花这个物种并没有进入内地,到了隋、唐,棉布虽然还依赖外部输入,但已为更多的人所知,成为很多诗文的歌咏对象。宋元时期棉花已在内地安家落户,甚至还能够总结植棉的经验。国家层面也开始设立有司征收棉花以充赋税。明初,国家更是立法要求广泛植棉。棉花替代麻布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和人民生活史上的一大变革。

——摘编自李麦广《棉花传入与中国人口增长》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国每年生产约6亿四棉布,商品值近1亿两白银,其中超过半数是作为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总产量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6倍。在近代相当长的历史中,中国棉布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极受英国商人和美国商人的欢迎。东印度公司最初从南京附近采购的“紫花布”只有2万匹,很快就增加到20万。这些精美结实的“中国土布”被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这些棉布绝大部分是由一家一户的农村家庭完成的,如此庞大的交易量也是乡村对乡村的交易,并没有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晓婷《棉花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花作物在古代中国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原因,并说明棉花的引入对中国是“大变革”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土布生产的特点,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中国土布生产没有向工业化方向发展的原因进行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该图反映了
A.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B.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
C.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D.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沈廷瑞在《东畲杂记》中描述清朝前期江浙省濮院镇的农家:“近镇人家多业机杆,间有业田者,田事皆扈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曰种跨脚田。”由此可见,濮院镇
A.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C.农家经营重心发生变化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2021-12-01更新 | 263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2021-09-25更新 | 1282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三上期末热身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诗铎》有诗云:“布谷屋檐唤早耕,农夫惊起多叹声。瓶储无粟谁负责,征税煎迫难逃生。”诗句反映的主旨是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耕文明的极端落后
C.沉重赋税下小农困境D.小农经济的脆弱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2021-06-04更新 | 57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精耕细作的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021-03-18更新 | 255次组卷 | 8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
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
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
C.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
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
2021-02-06更新 | 903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