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晩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2022-04-2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
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滞缓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
2021-11-03更新 | 607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代,南方的主食以稻为主,而北方的主食以粟为主。粟是黍和稷的总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粟就是产量最大,也是秦人最常吃的食品。

在汉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种植大小麦为最多,其次是粳稻和粟类;北方草原地区以种植荞麦、高粱为主;西北高原地区以种植粟类为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最多。这种因地理气候的差异而形成的几个不同作物区,至迟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各作物区种植的主要谷类成为各作物区人民的主食来源。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秦汉一脉相承,但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时代色彩。这一时期的主食有饭、饼(蒸饼、汤饼、油饼、烧饼、胡饼等)粥等。佐餐的菜肴副食,富贵人家以肉、鱼、禽、蛋等为主,穷人则以盐豉、燥蒜、蔬菜为主。

唐代饮食比前代更加丰富多彩,主食以麦、粟、稻为主,间以多种杂粮。小麦面食为最主要的食品。副食以葱、韭、蒜、菠菜、竹笋、杏、梨、枣、瓜、葡萄等蔬果为主。唐代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胡食盛行,尤其是开元以后,“贵人御馔,尽供胡食”,成为一时风尚。前述胡饼即是一种胡食,这是唐代民族融合的结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

材料三 饮食方面,宋人引进了早熟的占城稻,不啻多了一季的收获。而且,新品种的稻米皮薄糠少,可以食用的米粮重量也增加不少。北方及中部,麦类取代小米成为主要的食粮。五代以后,豆腐成为家常食物,麦类与豆类富含蛋白质的制品,如面筋、豆皮等,也已是日常食用之物。这些素食的出现与推广,当与佛教禁杀茹素的要求有相当关系。

宋元之世,讨论食疗养生治病的著作颇多。举例言之,宋人陈直《养老奉亲书》及元人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都详论老年人饮食应予注意处,也介绍了一些特具营养价值的饮品与食物。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至宋元饮食结构的特点。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以来饮食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周礼》中,借贷被称为“贷”“取予”“同贷财”,反映借贷关系的“债”则被称作“责”。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凡民同贷材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民间借贷必须立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摘编自谭光万《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研究》

材料二   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说:“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旱疾厉,不免举贷逋欠。”他在另一奏疏中说。农民“一有艰歉,富民不肯出贷,则其束手无策,坐视田畴之荒芜,有流移转徙而已”。

——摘编自王文书《宋代借货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农民借贷“常态”现象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间农业借贷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C.小农经济具有定的脆弱性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庄子·让王》记载:“回(颜渊,孔子的学生)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饘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这一记载反映了
A.社会分工形成
B.耕织结合的模式出现
C.土地兼并盛行
D.重农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2019-01-30更新 | 3056次组卷 | 5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019-01-30更新 | 9809次组卷 | 15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2018-03-27更新 | 869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氾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