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把公社的土地由定期分配变为了公社农民的永久占有,税收制度也由"同养公田"的劳役地租变为了"履亩而税"的实物地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生产技术的进步B.租佃关系的出现
C.小农经济的形成D.贵族秩序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实施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碍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2022-04-07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泸县二中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态?这一经济形态有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经济有什么新现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2022-04-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汉朝建立后,一方面继承秦代官府的公田,一方面通过罚没商人田产、开垦荒地、占有无主土地等方式大量扩充国有土地,并设置专门机构对公田进行管理。这些做法
A.加速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B.有利于保障朝廷的粮食安全
C.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D.有利于强化基层社会的管理
2022-03-24更新 | 64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资阳、乐山、广元、自贡、内江九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据史载:“(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宋至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
2022-03-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名著之一《尚书·禹贡》中记载:“导河积石”“入于河”,文献中所说的“河”均是指现在的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增加,且导致河水变黄大概始于春秋及其后期。成书于春秋末年的《左传》中就有“俟河水之清,人寿几何”的慨叹。《汉书·沟洫志》中更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黄河名称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
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东汉思想家王符说:“是故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富足生于宽暇,贫穷起于无日。圣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国之基,故务省役而为民爱日。”这说明,王符
A.强调加强礼仪道德教化B.固守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C.要求保证人民劳动时间D.认识到贫富分化的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现象与小农经济没有联系的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年份人口(百万)粮食产量(千吨)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粮食全部作物
1400722052019.824.7
16501233505532.040.0
17502607410048.060.0
182038110858559.073.7

A.人地矛盾得到了彻底解决B.粮食需求的压力有所缓解
C.土地兼并现象受到了抑制D.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突破
10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时间人口数量 ( 亿)耕地面积 (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 亩)
1753 年 ( 乾隆十八年)1 84约 49024 00
1784 年 ( 乾隆四十九年)2 86约 50712 66
1812 年 ( 嘉庆十七年)3 34约 52602 36
1851 年 ( 咸丰元年)4 32约 50421 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农业技术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