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中国古代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以农为天下本务,工贾为末的思维模式,此外,还有“士农工商”天下四民的阶层分化,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稳固。这种以农为本思想的形成源自于
A.是人们对土地的长期依赖B.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C.自然经济所体现出的自给自足D.重农思想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各郡国人口状况统计表(部分:主要为今京津冀地区)。据此可知当时(     
郡国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
的比例(%)
人口密度(人/
平方公里)
赵国3499520.6183.59
魏、钜鹿、清河、
广平、信都郡
31151965.491.79
涿郡7827641.3650.62
上谷郡1177630.25.2
真定国1786160.31190.63
渤海郡9051191.5755.62

A.汉匈战争导致北方人口减少B.北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南北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D.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2021-08-27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水利工程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农学著作
隋唐筒车、曲辕犁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一家一户D.自给自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沈廷瑞在《东畲杂记》中描述清朝前期江浙省濮院镇的农家:“近镇人家多业机杆,间有业田者,田事皆扈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曰种跨脚田。”由此可见,濮院镇
A.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C.农家经营重心发生变化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2021-12-01更新 | 266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唐初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部入闽,招徕流亡,建宅垦荒,开村落,拓山林,“负耒耜者皆望安仁而来”。对于归附的山越“流移”,实行“不役不税”政策,扶持生产。陈氏父子的这些举措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造成了南方地区动荡
C.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D.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田”部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共有字29个,它们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如,“畦、畹”等字所体现的是赋税制度,“畸、畬、甸、畿”等字体现农田优劣,“畯、甿”等字体现先民对农业的崇拜与重视。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业
A.经验丰富B.技术先进
C.经济繁荣D.文化发达
2021-07-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家喻户晓。它的历史内涵丰富,承载着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雏形时期,汉魏晋南北朝是形成时期。南朝梁宗惶《荆荒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首先织女是一个纺织的女子,且织就的是天上的云锦天衣,以至于没有时间整理容貌。其次天帝赏她的是一门婚姻。嫁娶的对象牵牛郎也是天上的星宿,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符合儒家婚姻礼仪。最后二人分离的原因是忘记了自己的神职。因此被罚在天河两旁,只有一年见一次面。荣格说:“生活中有多少种典型环境就有多少个原型。无穷无尽的重复已经把这些经验刻进我们的精神构造中……当符合某种特定原型的情景出现时,那个原型就复合过来。”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魏晋南北朝“牛郎织女”这一原型情景生成的背景。

材料二   元明清是成熟时期。明代万历中后期,产生了第一部以牛女传说为题材的通俗小说,儒林太仪朱名世编,书林仙源余成章梓《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首先,《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小说全用文言文创作,叙述中多次运用《诗经》、唐诗中的典故,又引入大量作者自己创作的诗文。其次,作为第一部以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小说,作者在情节的取舍、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表现出背离民间传说的倾向,体现了浓重的文人意识。再次,在明代小说的创作中,书坊主们或者展佣下层文人编撰通俗小说,或者出现严重的稿荒时,亲自编撰,对通俗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赵逵夫先生说:《牛郎织女》的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的潜流,经历了一千年时间中专制思想、门阀观念,以篡夺起家的“政治家”的“文治”之功的挤压、覆盖、歪曲,最后仍然保持着基本的面目浮出水面。这个传说能被文人们写在书上,被艺人们搬上舞台,是民主思想在中国慢慢兴起的结果。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创作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9 .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土地)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 ,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学者观点的进步性在于
A.肯定了人多富国的传统人口思想B.揭示了人口猛增与资源不足的矛盾
C.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荡D.认识到户口过度增长阻碍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秦国对内鼓励人口生育,促进人口增殖,对外积极招徕地少人多的三晋地区农民垦荒。秦国的做法
A.旨在缓解晋国人地矛盾B.顺应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C.客观上强化了小农经济D.反映了移民构成人口主体
2021-07-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