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在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且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依据和原因。
2 . 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费孝通《乡土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4月


(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

材料三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019-06-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丽水地区四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历史月考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为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秦国)用注填(门里面一个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农业(1)直是苏联战后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他根据在苏联的乌克兰地区农民传统种植玉米和美国农场种植玉米成功的经验,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玉米种植。但玉米属于喜高温高湿的作物,而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他不顾苏联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苏联的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53年为550万公项,1956年达1640万公项,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而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不适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高,质量也很差。由于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导致垦荒地区地力耗尽,垦荒运动被迫停止。

——摘编自《赫普晓夫执政史》

材料三浙江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代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指标

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率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率社会消费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率
19562.9524.5%0.5324.8%1.8510.3%
19797.7814.12%1.3566.6%6.3042.5%
199344.538.7%18.6854.4%92.5136.3%

——《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1994年12月)》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赫鲁晓夫的种植玉米运动给苏联农业造成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的三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8-03-0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历史人民版必修II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史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未曾中断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四千年中中国人发展起一个独特的自治社会。这一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这一自给自足、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从属的社会。从1514年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陆续来到中国,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

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这迫使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对传统文明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变化的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震撼远东和全球的表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我们就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观念,这观念形成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五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3)依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4)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条曾广为传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代形成该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2018-02-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
8 . 2009中国己丑(牛)年金银纪念币牛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这套纪念共13枚,包括金币七枚、银币六枚,均为我国法定货币。背面图案分别为民间传统装饰造型衬以吉祥花卉图案、水牛嬉戏造型配以牛头装饰背景。其中,牛成为我国十二生肖之一,这源于(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C.中国原始的图腾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B.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C.生产耕作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D.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2022-08-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06)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