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官府以加倍征收户赋作为对不“分异”家庭的惩罚;政府还在百姓“分异”后,按规定授予一定数额的田宅。由此可知,“分异”的举措(     

A.妨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B.强化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C.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实现了对地方垂直管理
2024-03-29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铁犁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到汉代耕犁基本定型,唐朝发明了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此后曲辕犁一直沿用至清朝,没有革命性突破。这反映出(     
A.古代中国农业技术停滞不前B.农业家庭式劳作制约技术进步
C.曲辕犁已经是最先进的耕犁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稳定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粮食“准平”政策,即在市场粮价低迷时,由政府收购囤积;当市场上粮价奇高时,政府则将囤积的粮食抛出。这一做法
A.导致政府与民争利损害形象B.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D.为汉武帝“均输”政策所沿用
2022-03-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B.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C.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D.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6 . 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建设与创新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至于开元、天宝之中……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者或有焉。

——摘引自[唐]杜佑《通典·选举典》

材料二  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制中国,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北)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隋唐刑律近承北齐,远祖后魏,其中江左因子虽多,止限于南朝前期,实则南朝后期之律学与其前期无大异同。

——摘引自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三  [开皇]五年五月,工部尚书长孙平奏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十四年关中大旱,人饥,上幸洛阳,因令百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赈给,不以官位为限,是时义仓贮在人间,多有费损。十五年诏令:“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贞观二年四月,上曰:“既为百姓先作储贮,官为举掌,以备凶年,深是可嘉,宜下有司,议立条制。”户部尚书韩仲良奏:“王公以下垦田亩纳二升,贮之州县,以备凶年。”……永徽二年敕:“义仓据地收税,实是劳烦,宜令率户出粟,上下户五石,余各有差。”

——摘编自[隋]《隋书·食货志》[唐]《唐会要·仓及常平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隋唐时期“以进士为士林华选”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唐朝官员考核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政府注重礼治的官方著作及其历史地位;简要概括这一历史时期推动“刑律儒家化”的原则与目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由隋初到唐中期义仓设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历代统治者重视民众基本生活保障的根本目的。
2022-03-09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淮南子》记载:“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杀牛,民犯禁杀之者诛。”《汉书》记载平帝元始三年,下诏移民,“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劝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的更新B.官府保护农业生产
C.家庭畜牧业的发展D.犁耕提高生产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反映的生产方式是
A.集体劳作B.男耕女织C.庄园式劳作D.民营作坊
2022-01-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从《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记载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策》记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这一变化反映出
A.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D.均田制度遭到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