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影响图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政策B.赋税政策C.政治形势D.自然灾害
2 . 下图反应了清朝前期的某一历史现象,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农政全书》出版促进农业技术的改进B.商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兴盛
C.美洲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D.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到明和清前期,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是
A.粮食亩产增速较大B.粮食亩产增速均衡
C.粮食亩产总体均衡D.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2020-01-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19-05-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5 . 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篆》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韩滉(723年-787年)的《五牛图》(局部)。这种风格绘画的兴起反映了

A.文化教育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农耕技术的进步
D.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2019-08-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2019-06-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天长市关塘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秦时期,儒法两家虽共同认识到了官吏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在选官层面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荀子所说:“虽王公大人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法家则认为,个人素质、个人喜怒等因素都是主观任意的,靠不住的,严明的刑罚会使官吏望而生畏,官吏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听命于君主,在官与官之间用“刑无等级”严格约束,使官吏无任何非分之想,以“刑治”达“吏治”。

——摘编自龙昶等《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法两家吏治观的差异,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吏治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周游列国)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



(2)上图石刻画反映了多个历史信息,选取其中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提示:可联系石刻画的时间、内容构成等)

2019-07-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3讲先秦的思想文化
9 .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1911

300

5600

31

510

1911—1919

600

13000

75

1625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2019-07-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观察如图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材料三: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四: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图3)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请概括威胁小农经济的诸多因素有哪些?
(2读材料二回答,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3)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地区?
(4)材料四中的F1(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2019-06-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二中2019年春高一(下)期末历史练习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