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据《宋书·孝义传》载,南朝宋人郭原平“每为人作匠,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竞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炊。”有年大雪,“商旅断行,村里比屋饥饿”。这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已然萌芽B.市场联系有所增强
C.小农经济趋于解体D.社会经济日渐凋敝
2022-10-09更新 | 472次组卷 | 3卷引用:复习第4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西周“诺侯无故不杀牛”起,以“禁止私杀牛为内容的耕牛保护制度,便载人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之中。历代法律以牛能否胜任耕作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宰杀标准。历代法律的这一规定(     
A.说明了铁型牛耕技术的普及B.促成了农业经济体系的建立
C.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D.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为云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东汉陶制水田模型》,外形酷似鸳鸯火锅,一半是农田,一半是池塘,中间还摆放有陶制的鸭子、鱼、荷叶、莲蓬等,一派水乡泽国的繁荣景象,它生动展现了云南先民(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领先世界的农业生产技术
C.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D.庄园化的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战国时期,“秦以牛田”,汉代,齐鲁地区出现“马耕”,清朝时期,“中原牛小马助牛,两牛一马耕平畴”。这些现象
A.推动了铁制农具的出现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D.得益于国内牧业的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勤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
A.家庭成为农业生产基本单位B.铁犁牛耕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C.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技术D.男耕女织成为重要生产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每年“二月二”清朝皇帝都要沿袭从周朝传下来的礼制,在先农坛祭祀五谷神,并亲自扶犁耕田,众臣围观,仪式庄严隆重;同时,皇后率后宫众妃嫔在先蚕坛祭祀蚕神。材料表明
A.清朝皇室依靠劳动自食其力B.清朝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农桑仍是清朝社会经济主体D.自周至清经济政策丝毫未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大清律例》规定:“每年自四月初--至七月三十日,一切民词,除谋反、叛逆、盗贼、人命及贪赃坏法等重情,查有确据者,俱照常受理外,其--应户婚、田土等细事,一概不准受理;自八月初一以后方许听断。”这一做法旨在
A.保证司法审判程序规范B.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C.确保农户安心从事生产D.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9 .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邦本的国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产生的作用。这体现了传统农业怎样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导致小农经济发展艰难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二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农村主要的经济形态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1-03-18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新题基础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