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5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官府以加倍征收户赋作为对不“分异”家庭的惩罚;政府还在百姓“分异”后,按规定授予一定数额的田宅。由此可知,“分异”的举措(     

A.妨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B.强化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C.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实现了对地方垂直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
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
2023-12-16更新 | 1784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最高人口及最大耕地面积

材料二 为满足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清朝农业开发的范围和幅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朝代,山林湖泊悉数被垦辟为农地。多熟制也成为农业生产的首选,南方的双季稻及北方的两年三熟制逐渐成为常态,番薯和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地”的供应能力,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增加至3386亿斤。然而,人均粮食占有量却由明朝的1193斤/人下跌至晚清的737斤/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到晚清时期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提升粮食产量的举措,并简析当时人均粮食占有量严重下降的原因。
4 . 宋仁宗要求将农家耕织情况绘于宫中延春阁的墙壁上;宋高宗时期,地方官员进献的45幅《耕织图》,因图文并茂,使得“农桑之务,曲尽情状”而得到皇帝认可;宋亡后,《耕织图》传到明代,深受帝王的推崇和嘉许。这表明,宋明时期(     
A.宫廷画创作水平高超B.不同社会阶层审美趋同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自然经济地位不断巩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个?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材料二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2)上面材料呈现的是何种经济形态?其特点是什么?该历史现象与材料一论证主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试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3)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4)春秋战国与五四所处的清末民初时期有哪些历史共同特征?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说明。
2023-07-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西汉时期一个典型的五口农民之家一年的收支情况统计。正常情况下,为解决表中反映的问题,当时的大多数农民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是(     
项目数量(钱)
收入粮食8500
支出田租(上缴实物)283
算赋和口赋(上交货币)406
兵役和徭役2200
日常开支4918
2732
祭祀等仪式300

A.逃亡外地变成流民B.经营好家庭手工业
C.参加科举改变命运D.进入市镇转行从商
2023-05-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东汉观记》记载,汉章帝时张禹在徐县开蒲阳旧陂,垦田四千余顷,得谷百万余斛,每亩产量在两三斛之间,比《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西汉的亩产量商出一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8 . 【物种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欧洲作物……都是冬季或春季作物。仲夏后通常是饥荒的季节,而玉米恰好在这个时段成熟,利用夏季闲置的土地……玉米得到了一个“灾难时期的生命线”的称号。传统的休耕轮作制度演化为常年的复合作物栽培形式,大大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增长。欧洲的农民选择种植玉米以抵消不断上涨的地租、创造剩余产品……18世纪之后,玉米逐渐成为肉、奶食品生产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成为商品生产转化的中间消耗物,为欧洲的城市化、商业化提供基础保障。

——摘编自[墨西哥]阿图洛·瓦尔曼《玉米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在旧世界,没有哪个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可以在土质糟糕到令人惊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其成熟时间比大麦、小麦和粟都短。甘薯则能在连玉米都不能生长的地方种植,它甚至不需要太多阳光。16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小冰期的两个高峰,福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饥荒。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展示了甘薯,并受命进行实验性种植,结果“秋收大获,远近食裕,荒不为害”。

——摘编自查尔斯·曼思《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对近代欧洲发展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玉米、红薯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2023-04-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此外还有家庭财产继承的相关规定,“(家庭)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这些规定(     
A.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B.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坏
C.瓦解了封建经济基础D.促进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饮食特色
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材料二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
陕西《留坝厅志》
“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1829 )
《宁陕厅志》
“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1893 )
四川《奉节县志》
“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
《湖州府志》
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
《群芳谱》
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
《金薯传习录》卷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