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农书《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不仅提出应根据不同季节来选择相应的耕作程序,同时还指出应根据各种作物生长的不同时间来掌握其种植的具体时节。由此可见,汉代(     
A.农业生产环境改善B.天文历法比较发达
C.重农政策得以推广D.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于是,有卖田宅、鬻(卖)子孙以偿责(债)者。”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保守性B.再生性C.脆弱性D.稳定性
3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时间人口数量 ( 亿)耕地面积 (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 亩)
1753 年 ( 乾隆十八年)1 84约 49024 00
1784 年 ( 乾隆四十九年)2 86约 50712 66
1812 年 ( 嘉庆十七年)3 34约 52602 36
1851 年 ( 咸丰元年)4 32约 50421 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农业技术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度瓦解,农民大量逃亡,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推行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这一制度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汉武帝、汉成帝时期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概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时期概况
汉武帝时期引入西域苜蓿(后在宁夏、甘肃等地推广种植);赵过推行先进的耦犁、耧车等农具,实行“代田法”(后在全国推广使用)
汉成帝时期农学家氾胜之受命推广种植小麦(此后小麦逐渐取代粟成为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实验推广区田法、溲种法等农业技术(后推广到黄河流域)
A.关中农耕文化的影响力较强B.物种交流解决了北方的人地矛盾
C.关中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D.农业技术推广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末年,受瘟疫和黄巾起义的影响,全国人口锐减(如表所示)。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公元156年三国末年
户数1607万149万
人口5006万560万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封闭性D.脆弱性
2021-09-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7 . 唐初由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部入闽,招徕流亡,建宅垦荒,开村落,拓山林,“负耒耜者皆望安仁而来”。对于归附的山越“流移”,实行“不役不税”政策,扶持生产。陈氏父子的这些举措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造成了南方地区动荡
C.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
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总趋势,并指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07-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长期作为人类主要生产工具的石器逐渐被金属器具所取代,进入铁器时代后,随着个体劳动能力的增强,一夫一妻小家庭便从父系家族公社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也就是说生产组织形式由原来的集体劳动转换为个体劳动,土地分配给一夫一妻小家庭使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私田开始出现。秦国的商鞅变法,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至此,个体小农生产组织形式完全形成。

——摘编自李昱姣 刘万云《论中国历史进程中小农经济的必然性和相对合理性》

材料二   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构成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沉重的赋役使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同时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导致人地矛盾尖锐,也制约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夏辉辉《古代中国的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1-04-12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有关社会转型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且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18更新 | 383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