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官府以加倍征收户赋作为对不“分异”家庭的惩罚;政府还在百姓“分异”后,按规定授予一定数额的田宅。由此可知,“分异”的举措(     

A.妨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B.强化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C.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实现了对地方垂直管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最高人口及最大耕地面积

材料二 为满足新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清朝农业开发的范围和幅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朝代,山林湖泊悉数被垦辟为农地。多熟制也成为农业生产的首选,南方的双季稻及北方的两年三熟制逐渐成为常态,番薯和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引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地”的供应能力,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增加至3386亿斤。然而,人均粮食占有量却由明朝的1193斤/人下跌至晚清的737斤/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到晚清时期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提升粮食产量的举措,并简析当时人均粮食占有量严重下降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东汉观记》记载,汉章帝时张禹在徐县开蒲阳旧陂,垦田四千余顷,得谷百万余斛,每亩产量在两三斛之间,比《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西汉的亩产量商出一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农民没有铁器进行耕作,可向政府借用,借用的铁农具受到损坏,也不是必赔偿,只需书写材料说明即可。据此可知,秦国(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冶铁业由官府垄断D.铁农具已广泛用于农耕
2023-03-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
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D.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内容涉及到田庄周边的田间劳作、收获纳粮、盐井生产等;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则呈现了纺织、冶铁、锻打兵器或农具等画面。东汉的《四民月令》记述了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这反映出田庄(     
A.发展了自耕农经济B.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限制了土地兼并D.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南阳郡守召信臣劝民农桑,为政勤勉;东汉杜诗担任该郡功曹时,事事替百姓做主,全郡百姓粮食丰足。百姓称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A.重农抑商百姓富足B.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C.儒家思想影响深远D.史学研究繁荣发展
8 . 北宋时期,煤炭虽然得到一定的开发和利用,如“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燃)薪者”,但煤炭最终未能引发推动社会实质性变革的“燃料革命”。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中国古代(     
A.统治阶级的腐朽B.工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C.煤炭资源未开发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023-02-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方式B.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C.农民是国家赋税的承担者D.庄园式的劳作方式
10 . 田啬夫是秦汉直接负责督促农民田作劳动的官员。官府制定了一系列繁复的条文来规范田啬夫的日常工作,比如,在春季干旱少雨时,田啬夫必须亲自斋戒三日,身着青衣主持祈雨活动。这表明,秦汉时期(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普遍采用集体农耕方式
C.基层管理体系完善D.精耕细作方式得到推广
2023-06-0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