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提道:“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也说:“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如地种葵韭,山树枣栗,名曰美园茂林。”以上材料反映了汉代食物资源的开发(     
A.积累了丰富经验B.强调要因地制宜
C.取决于自然环境D.实现了家给人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代农书《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不仅提出应根据不同季节来选择相应的耕作程序,同时还指出应根据各种作物生长的不同时间来掌握其种植的具体时节。由此可见,汉代(     
A.农业生产环境改善B.天文历法比较发达
C.重农政策得以推广D.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3 .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B.封建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落后性D.小农经济只需些简单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中,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丝绸、瓷器、茶叶是古代中国的“名片”。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B.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突破
C.手工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主动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2022-04-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这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用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
A.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B.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C.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
6 . 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农业发展历史,认识现代农业的特征,有利于我们多元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土云梦秦简中记述管理经济的基层官吏“啬夫”有十几种之多,数量也很庞大。秦国对经济的控制,涉及农业、田猎、道路、仓储、畜牧、建筑工程和手工业等各生产领域。从出土秦简看,秦国各个生产领域的管理指标十分具体详细,从粮食生产、加工,到劳动者饮食标准、衣物的供给等,都有精确的规定。秦简还记载了有关度量衡的规范使用和会计制度种种规定。国家在农业税收上以及粮食管理方面作了封印、登记、核验、负偿、人事、宿卫等一系列法律规定。可以说,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就是秦国一部较完备的经济法规。

——摘编自刘本锋在《从云梦秦简析秦国农业经济管理特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印度遭遇干旱,粮食大幅减产。1965年夏斯特里执政时期,制定了农业发展新战略。通过引进高产良种;加强水利、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投资;政府扩大农业信贷、给予财政补贴;成立国营粮食公司,实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加强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特别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遣农业专家诺曼·布劳格与印度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并在旁遮普省引进了一种高产小麦。小麦产量竟然是原来的3倍。自从引入新品种以来,印度就再没有出现过饥荒。“绿色革命”带来的巨大成果得到认可,布劳格因此获得了197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然而,由于大面积栽种单一农作物,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因此,这种方法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为此,印度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预算资金,用于该省建设净水设施以减轻农民受到的身体伤害。村民抱怨说:“绿色革命只是将农民逼上破产境地”。

——摘编自卡尔·K.伯恩《绿色革命能够挽救粮食危机吗?》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农业经济管理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进行“绿色革命”的原因。
2022-02-15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俞森的《荒政从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B.小农经济也要对外交流交换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D.纺织技术的成熟
2021-12-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其演变趋势是
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
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
C.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
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
2021-02-06更新 | 90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历史试题
9 . 明朝中期常熟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销售所得“视田之人复三倍”。类似情况,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这说明江南地区农业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B.封建生产关系受到抑制
C.多种经营方式日益兴盛D.传统经济结构分崩离析
10 .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
2020-12-25更新 | 126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