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3 .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三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和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五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六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4)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6)试指出材料六作者的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020-04-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小农经济的阻碍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D.专制思想的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墨子·非乐上》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缪,此其分事也。”出现这一现象根源于
A.战国各国的变法B.民众税负的沉重
C.生产工具的改进D.土地私有制确立
2020-09-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始皇碣石刻石记载:“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这一记载主要体现了
A.精耕细作的原始农业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独立发展的农业体系
D.集体劳作的耕作方式
2019-09-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成都石室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二9月入学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相对封闭。生产出未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摘编自《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1)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城市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它们的商业意义远远比不上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宋代开封城中出观坊、市,巷名并列,形成了工商与居民杂居,面街而居,呈现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的景象。商人为扩展营业范围出现了“侵街”现象,当官吏向侵街的店铺收税时,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侵街设店的合法性,古典的坊市制走向瓦解。……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宋政府把汴京临安等大城市贴近城郭的草市当作城镇的一部分来对待,这样,城市就容纳了更多的作坊和行铺。宋代的城市转型,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

——摘编自《略论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材料三   徽商,指徽州府籍(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徽人经商,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徽商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摘编自《徽商的由来》


(3)据材料指出徽商经营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高昌地区土地被收归国有
B.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2019-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起始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农民主要致力于粮食和家庭手工纺织生产,但诸如“耕织之民,以力不足,或人于工商”之类的记载已屡见不鲜。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朝时期
A.政府调整政策防止土地兼并
B.农民的经济来源日益多元化
C.朝廷鼓励工商业的自由发展
D.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俞森《荒政丛书》卷五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A.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B.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2018-12-29更新 | 359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