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代范成大在《骖鸾录》中记载:“泊袁州,闻仰山之胜久矣,去城虽远,今日特往游之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这反映出,宋代时
A.仰山成为闻名的旅游区B.袁州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
C.城市发展占用大量耕地D.仰山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22-05-15更新 | 145次组卷 | 6卷引用:高频考点21小农经济-【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记载,唐朝建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仓廪系统。这些仓廪建造科学、分布合理,各仓场容量大、利于防火防潮。不同仓场的选址很有计划性,太仓、正仓、军仓、义仓、常平仓等根据实际需要随地设置,转运仓依据水陆运输的需要节级设置。据此可推知,唐朝的仓廪建设
A.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B.表明朝廷重视技术传承性
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D.满足了百姓对粮食的需求
2022-04-18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21小农经济-【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022-03-05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讲 特点、特征类材料解析题-【提分宝典】2021年高考历史材料题按设问分类研究
4 .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
2020-12-25更新 | 1266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2020-07-29更新 | 51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复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高昌地区土地被收归国有
B.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2019-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结合以下关于玉米的记载可以确定的是
时间记载
14世纪《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粘者与黍同功,种之可以济荒,可以养蓄
约1436年《滇南本草》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通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或小儿吹着,或睡卧压着,乳汁不通”
1578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种出西土”之句,并对玉米形态作了描述

A.中国古代已从多角度研究玉米
B.三部著作的记述内容完全一致
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为可信
D.新航路开辟之后中国才有玉米
2019-05-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书》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这反映出汉代
A.传统农牧业的兴旺发达
B.出现了大规模私营畜牧业
C.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D.生产方式受匈奴影响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