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东汉观记》记载,汉章帝时张禹在徐县开蒲阳旧陂,垦田四千余顷,得谷百万余斛,每亩产量在两三斛之间,比《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西汉的亩产量商出一倍以上。这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2 . 小农经济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小农经济的情形,我国一些历史文献也多有描述。如《孟子.梁惠王》说小农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史记.商君列传》说其生产结构是“男乐其田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和这一特征相联系的是小农经济高度的自给自足性。小农经济“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门类繁多,他们也没有多少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剥削广大农民的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一般将土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出租给无地的农民。土地的主要生产经营者是佃农和自耕农,他们生产和生活条件极为低下,无力扩大再生产,宋代陈舜愈说:“千夫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耕牛、稼器无所不赁于人”。农业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就不得不利用国家机器进行维护、修复。从生产力和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终极原因。

——摘编自饶夏圻《剖析我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成为公开、畅行无阻的贸易,输入的数量日益增多,使白银外流和银贵钱贱的问题日益严重,劳动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

“茶的出口,1843年大致是1300多万斤,1855年,是5800万斤。十二年间增加了4倍多。丝的出口,1843年是2000包,1850年超过56000多包。十二年间增加20多倍。茶和丝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

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市1/3,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江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商大都折本。”芜湖手工炼钢业由繁荣至衰落也是典型的例子。清时,芜湖刀剑、平底锅、剪刀……铁器远销各地,乾隆时芜湖炼钢业极盛。自洋钢入口,盛极一时的芜钢变成历史的陈迹。1845年进入中国的“丽如银行”等在上海设立分行,利用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通过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外国资产阶级就能顺利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牢固的经济体系——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产品日趋商品化,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卢炯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小农经济的特征,并分析其在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2-05-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俞森的《荒政从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B.小农经济也要对外交流交换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D.纺织技术的成熟
2021-12-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淮南子》记载:“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杀牛,民犯禁杀之者诛。”《汉书》记载平帝元始三年,下诏移民,“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劝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的更新B.官府保护农业生产
C.家庭畜牧业的发展D.犁耕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记载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策》记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这一变化反映出
A.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D.均田制度遭到破坏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材料二 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

材料三 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限制,田庄主不可避免地会对田庄内的宾客、徒附和奴隶进行剥削。同时,由于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田庄就会成为割据势力的政治支柱和经济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如《后汉书·酷吏·李章传》记载:“赵、魏豪右往往屯聚,清河大姓赵纲遂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在所害。”汉末董卓在郿筑坞,高厚七丈,周围一里一百步“积谷为三十年储”,号曰“万岁坞”。“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毂纨素奇玩,积如丘山。”董卓认为有了郿坞,“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董卓传》)。再者东汉时期的豪族在田庄中隐瞒大量田产和劳动农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大部分不是作为赋税纳入国库,而是作为地租被田庄主所攫取,影响国家的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东汉中央集权的经济力量,“使得东汉封建经济的发展不是像西汉那样表现为封建国家的强大,而是表现为封建国家的贫弱和政治的不稳定”。

——杜庆余《论汉代田庄的历史地位》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与材料三体现的经济现象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田庄经济的危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农政全书》记载“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与其主张一致的是
A.“粪田胜于买田”B.“种无闲地”
C.“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D.“铁力牛耕”
8 .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畅销,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材料四: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五:抗战期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民族资本主义又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代,战火连连,日本帝国主义的吞并……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读材料一回答:上图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
(2)材料二反映了松太地区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4)自2008年来全球遭遇百年罕见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都在苦苦寻找出路。中国在这次风暴中的坚挺表现令国人倍感自信和骄傲。聆听历史,有所感悟:在你看来,秦二爷的理想能不能实现?说明理由。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2021-05-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一组反映我国唐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唐代时期,位于浙江宁波一带的越窑和位于河北邢台一带的邢窑, 都是当时著名的官营瓷窑,其产品在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材料三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中期)……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中唐以后,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扬州最繁华的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到了晚上,“夜市千灯照碧云”,一派繁华景象。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唐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代“市”的基本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021-06-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
2020-12-25更新 | 1266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