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
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
2023-12-16更新 | 142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
2 . 宋仁宗要求将农家耕织情况绘于宫中延春阁的墙壁上;宋高宗时期,地方官员进献的45幅《耕织图》,因图文并茂,使得“农桑之务,曲尽情状”而得到皇帝认可;宋亡后,《耕织图》传到明代,深受帝王的推崇和嘉许。这表明,宋明时期(     
A.宫廷画创作水平高超B.不同社会阶层审美趋同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自然经济地位不断巩固
3 . 西汉时,高资地主是指经营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起家的地主,“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个别人积资可到五千万钱,甚至万万钱。但当时以高资而取得土地是不受法律许可的。由此可见,当时(     
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升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保护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已形同虚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东汉学者崔寔在《政论》中谈道:“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普遍推广B.精耕细作相当发达
C.男耕女织分工方式D.东汉已经使用牛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宋书·孝义传》载,南朝宋人郭原平“每为人作匠,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竞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炊。”有年大雪,“商旅断行,村里比屋饥饿”。这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已然萌芽B.市场联系有所增强
C.小农经济趋于解体D.社会经济日渐凋敝
2022-10-09更新 | 46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1)形成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科技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自西周“诺侯无故不杀牛”起,以“禁止私杀牛为内容的耕牛保护制度,便载人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之中。历代法律以牛能否胜任耕作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宰杀标准。历代法律的这一规定(     
A.说明了铁型牛耕技术的普及B.促成了农业经济体系的建立
C.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D.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为云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东汉陶制水田模型》,外形酷似鸳鸯火锅,一半是农田,一半是池塘,中间还摆放有陶制的鸭子、鱼、荷叶、莲蓬等,一派水乡泽国的繁荣景象,它生动展现了云南先民(     
A.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领先世界的农业生产技术
C.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D.庄园化的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前期,僧律禁止僧尼畜奴婢、田宅以及资产。僧侣不能从事土地垦殖,尼女亦不得从事纺织。正是基于不耕不织的惯例,多数情况下寺院被排除在世俗税收体制之外,皇寺、功德寺等还享有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社会中的投机阶层利用寺院特权,将自己的田产以布施的形式寄名于寺进行逃税。在国家税役负担沉重之时,大量贫苦民户便会选择携田入寺,向寺院提供劳动并交纳租金,这显然是要低于世俗课敛的。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禅宗倡导的禅林经济成为寺院自我供养的主要方式,将农业作为寺院自我供养的途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禅林经济终结了此前寺院作为大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利博弈的时代。

——摘编自景旭、孟娟《唐朝寺院与国家之间的田地博弈》


(1)根据材料,概括会昌灭佛前后寺院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林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
2022-04-27更新 | 531次组卷 | 9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暨沈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