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论语·雍也》上说:“犁牛之子骍且角,随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的子弟有“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说明当时(     
A.教育事业有所发展B.儒家文化广泛传播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儒家主要从事农业
2023-0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秦代到元代,史籍中关于大规模虎患的记载并不多见,而明清时期的有关记载却骤然增多。从区域来看,虎患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等新开发的山区。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战乱导致人口南迁
C.百姓环保意识淡薄D.人地矛盾日益凸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从考古发现上看,还是从传世文献上看,耜和未都是中国最古老的农具。《易经·系辞》记载,伏袭氏之后兴起的种农氏,砍削木头做耜,弯曲木头做未,将两种利器传播至天下。在山东嘉祥武梁祠东汉画像砖中,人们.发现了一幅(神农氏耕作图)(如图所示),描绘的是神农氏弓步俯身持未耕作的场面,画侧题有:“种农氏,固宜教田,碎土种谷,以振万民,"神农氏生活的准确年代已不可考证,故人们一般认为他生活在黄帝同时代或稍早的炎帝时期,考古年代与河姆渡遗址第一期遗存接近。2002年,使西考古工作者在宝鸡市关桃园遗址发掘出一批骨耜,这些骨耜距今约7000年,多为鹿的肩胛骨经削磨制成的,刃端有不同的形态。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相比,关桃园遗址的骨耜可能与传说中的未知发明者神农氏的关系更加密切。


——摘编自许永杰《农耕星火》

材料二   先秦时期的器物表面、汉魏时期的画像砖以及五代唐宋的石窟壁画中,都有关于耕织主题的绘画留存。到了宋代,由文人西家创作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生活的《耕织图》问世。南宋初年,于潜县县令绘制了45幅《耕织图》,分《耕图》和《织图两部分,其中《耕图》呈现了水稻生产从浸种到入仓的21个步骤,《织图》汇总了养蚕与丝织从浴蚕到剪帛的24个步骤,每个步骤均配以图画和五宫律诗。推广耕作、丝织技术。促进农田的开垦、丝织的发展是绘制《耕织图》的主要动机,很快,在(南宋)高宗的嘉奖和士大夫的推广下,《耕织图》的影响进及当时整个江南地区。不仅如此,《耕织图》在后宫也颇有人气,吴皇后命画工临摹此图的“委织”部分,并依据自己的亲身经验让画工作了全面修改,且加以题注,对蚕桑种植和丝织生产过程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描绘和说明。

——摘编自张所字《<耕织图>:展现农耕文明的美丽画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明耒耜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耕织图》受到推崇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神农氏耕作图》和《耕织图》所共同反映的经济形态。
2022-08-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自古以来农业始终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随时代变迁,我国农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畅销,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摘编自包世臣《安吴四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松太地区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2022-08-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天立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
6 .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畅销,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摘编自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三: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松太地区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2-07-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B.租佃关系进一步普遍化
C.家庭手工业大量面向市场D.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2022-05-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运城市上王乡牛庄村《丁丑大荒记》记载:“光绪三年岁次丁丑,至年终无雨,秋禾尽无,岁大饥。人食树皮草根及山中沙土石花,将树皮皆剥去,遍地剜成荒墟。共绝户一百七十二户,死男女一千零八十四口,总计人数死者七分有余。”该材料反映了(       
A.封建政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2022-07-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反映出当时(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
C.奢侈富足的物质生活D.男女平等的社会风气
2022-07-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岁可省江、淮漕(粮)百余万(石)”。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必要性B.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
C.元朝重视发展北方的农业D.明朝的赋税仰仗南北漕运
2022-05-15更新 | 297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