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西汉赵过发明了代田法,其法将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表现在(  )
A.扩大了种植面积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D.革新了耕作工具
2021-10-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时期对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在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相对更为普遍,在黄河与汉水上游之间的地区也样。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则仍在使用简单的刀耕火种的农作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B.南方小农经济发展严重受阻
C.灌溉农业普遍得到发展D.政治中心地带经济尤为繁荣
3 . 如表为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农具类别初耕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
农具种类铁犁、铁锸、铁钁、铁斧耧铧铁铲、铁锄铁镰
所占比例61%7%22%10%
A.农业经济采用个体生产B.铁农具使用范围的扩大
C.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特征D.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记载,唐开元十三年官府养牛五万头,民间养牛更是不计其数,一般百姓几乎达到一户一头牛的标准,还产生了养牛大户,有的养牛大户饲养100多头牛。这一现象
A.导致了铁犁牛耕出现B.顺应了经济恢复的需要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2021-10-21更新 | 20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包括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下图是战国和秦汉时期北部地区农牧界线分布图,导致图中农牧界线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民族交融的增强
C.先进生产方式的推广D.丝绸之路的开通
2021-10-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阜阳第一中学、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山东滕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该图反映了
A.一牛挽犁技术逐渐兴起B.耦犁出现推动山地的开垦
C.二牛抬扛技术仍在应用D.新式农具大量出现
7 . 下表所示是目前出土的13幅东汉时期的牛耕图画像石(包括2幅壁画)分布情况。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省份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西安、陕北
山东滕县、邹城
山西平陆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泗洪、睢宁

A.北方牛耕较南方更为普遍B.牛耕技术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犁耕技术出现多样化趋势D.精耕细作农业已经走向成热
2021-09-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河西走廊地区有许多魏晋十六国墓葬,墓中壁画遗存有诸多“牛耕”图像(图2,图3)。图像艺术表达方式夸张,体现了西域风格与中原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据此可知,当时
   
A.农业生产技术向西北地区拓展B.中原人口大量迁往边疆地区
C.中原和西域经济交流条件成熟D.农牧互助缓解了人地间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代画像石是研究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下图中画像石的场景反映出汉代

牛耕画像石

农人锄草画像石

A.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犁耕技术基本定型D.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10 . 某学者研究孔子思想时,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适应政府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下列历史结论符合上述史观的是
A.周期性的治乱更迭是中国历史的规律B.独尊儒术是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发展根基
C.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唐王朝的繁荣奠基D.铁犁牛耕使用推动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
2021-09-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